報載,逢甲大學每天早上由教官和義工在校門口檢查學生服裝儀容,被抓到穿拖鞋,就要被「記名字」、記滿三次須上國民禮儀課。學生反彈、上網抱怨:「很火大!要不要檢查手帕衛生紙?」但也有學生支持,認為要尊重他人權益,「一堆人腳有味道都不自覺。」校方強調,學校本來就應該傳授品德教育,不能放任不管。沒錯!到學校就是接受教育,不是去休閒的。
筆者認為,現在的學校為了招生,一味討好學生,通常會引起一點「反彈」的事,大多不會做,像逢甲大學敢如此有魄力要求學生服裝儀容的學校,相當難得。大學是進入職場前最重要的養成教育,學校當然有責任教導正確穿著與禮貌。
職場上,服裝儀容是最直接的形象識別。公關學者方蘭生曾說:「服裝儀容是你另一張文憑!」想想,真的有道理。優質的服裝儀容,能散發無窮魅力,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服裝儀容是一種專業識別,能彰顯職業特色;不論時代如何改變,適宜的衣著,對團體或個人,均有相當大的影響,不但能展現士氣,且可讓人留下良好印象,提高競爭力。這項生活禮儀教育,值得推廣!
潘憲榮(台中市/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