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最新的十大癌症死因排行榜出爐,前三名依然是肺癌、肝癌、大腸癌,占五成;十大癌症的死亡年齡中位數為六十九歲,表示有半數癌患,不到六十九歲就亡故,其中乳癌、口腔癌、食道癌的死亡年齡中位數,更低於六十歲,是青壯年必須格外關注的癌症殺手。
萬芳醫院癌症中心副主任賴基銘表示,國內乳癌好發於四十五至五十歲之間,除了西化飲食影響,過多環境荷爾蒙刺激也是原因之一,因此不只乳癌患者增加、提早發生,就連卵巢癌、子宮內膜癌,都有類似趨勢。
相較於其他癌症,乳癌患者普遍有不錯的存活期,然而死亡年齡仍偏低,賴基銘認為與國內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占三成有關,這類患者的癌細胞生長快、容易轉移,卻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
男性的口腔癌與食道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均持續上升,賴基銘指出,口腔癌已知跟檳榔、菸、酒有關,若年輕人食用檳榔等致癌物,發病與死亡年齡就會提前。
食道癌一般認為與飲食有關,過去常見於食用醃漬魚的內臟或儲存性蔬菜。
賴基銘表示,日本有研究證實,食道癌與過熱的飲食有關,國內食道癌患者的死亡年齡較年輕,與年輕人偏好過熱、辛辣口味有關。
此外,檳榔汁也有致癌物,嗜好吃檳榔者,的確可能增加食道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