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專題報導】想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心,就要回歸廚房、了解食物,《無毒保健康》作者陳修玲說,要夠認真,親切的料理,久了就會知道怎麼吃最健康、最安心。
畢業於美國奧立岡州立大學毒理學系的陳修玲,對食品添加的各類有毒化學物質有很深的認識,對吃當然十分堅持,她說,只吃「食物」不吃「食品」,她進一步解釋,所謂的「食物」是指極少加工的食材,例如新鮮的蔬菜、水果等,而所謂的「食品」則是那種特別香、可以放很久、色澤特別鮮豔歷久不變的食材。
陳修玲說,大部分「食品」都有添加物,這些添加物對人體或多或少都有影響,如果過量對身體就會形成傷害,比如維持色澤及防止腐敗的漂白劑,對於氣喘患者就很不好,常見的食品如蜜餞、葡萄乾、金針乾等。
還有食用色素,雖然大部分會被人體慢慢排出,但食用黃色四號引發氣喘及蕁麻疹等過敏者越來越多,也有研究發現兒童過動與食用色素有關,尤其和防腐劑一起食用時更明顯。
此外,最常見的香料與防腐劑都有損健康,其中飲料添加香料中有一種「苯甲荃」,會和維他命C反應成致癌的苯;而防腐劑過度攝食不僅傷肝、又傷腎。
陳修玲建議,想要吃的安心與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回歸廚房並了解食物,她指出,回歸廚房認真、親切的料理,切、洗、煮一切都自己來,就能體會到食物原來的樣子,這樣就能區別出加工與否的食物,例如:將新鮮的水果打成汁,就會知道該是什麼顏色與味道,以後有機會在外面喝果汁的時候,就能夠知道是不是有添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