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記事

 |2011.06.11
1008觀看次
字級

西元一九六一年(民國五十年)

蕭芳芳以《雪山魔女》、《五毒白骨鞭》、《活骷髏》等武俠劇集在台灣鞏固紅武俠女星地位,同時也延續《青城十九俠》的劇集作風,使日後武俠電影均朝連續劇集方式製作。

除武俠片之外,香港仍以文藝/喜劇片為主,主導台灣國片市場。電懋較接近大陸時期的聯華、文華作風,出品小格局的文藝片,如《蘭閨風雲》、《體育皇后》、《無語問蒼天》等。邵氏則開發新路線,以彩色《千嬌百媚》、《倩女幽魂》、恐怖《死亡的約會》、傳奇《燕子盜》,夾雜原本的喜劇路線《一樹桃花千朵紅》等多種風格搶去眾多市場。其中電懋出品王天林導演的《南北和》企圖化解廣東人與在港外省人的歧見, 並造成日後《南北一家親》等系列電影出現。

西元一九六二年(民國五十一年)

二月,電影處採取措施管制外片。

三月,行政院公布「輔導攝製國語電影片貸款辦法」。

五月,新聞局公布實施「五十一年國語影片獎勵辦法」,採分項定額評審,第一屆金馬獎正式開始。《星星、月亮、太陽》獲最佳影片、編劇、女主角、攝影等大獎。同時港片亦囊括多項大獎。

十月,台視開播,台灣開始有電視臺。台語片在電視與國語片品質的雙重壓力下顯得吃力。由片名判斷,常有煽動、粗鄙、漫畫傾向,諸如《憨查某哭倒烏龜洞》、《無你我會死》、《白猴召親》、《楊令婆脫殼》、《白賊七》、《乞食婆哭倒死城》、《銀面小天狗》、《挖眼珠報恩情》、《孫悟空出世》等,許多已走向神怪聳奇路線,總數量雖不見減少,但票房備受威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