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靈飛經》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無名款。元朝袁桷與明代董其昌,皆認定為唐朝鍾紹京所書,後人則疑是唐代的職業寫經手所抄,然如此精美的寫經並不多見,雖有風韻但氣度仍還不及魏晉。
此經風姿飄逸是其特色,亦受歷代書家所喜愛。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右下筆潭》中稱其:「如新鶯歌白囀之聲」;楊守敬評:「靈飛經一冊,最為精勁,為世所重。」
分析《靈飛經》的章法是縱有序,橫無列。通篇字體大小參差,長短錯落,有疏有密,且神采飛揚。整篇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顧盼生姿,全篇似一氣呵成,渾然一體。雖為小字楷書,卻有行書的流暢與飄逸之氣韻,造型優美,富有變化。若以音樂比擬,這是一篇有韻律的小楷。
習書者皆知,平淡不起眼的小楷最難學,更難寫。
一是間架難,筆畫粗細長短比例要適度,昔人有言:「寫大字要結密無間,寫小字要寬綽有餘。」重點在於大小比例要抓穩,這與影印機原理相同,收放之間要等比例。
二是走筆難,行筆的頓挫起伏不能含糊,落筆後曲、折、頓、挫皆要筆筆到位,即使細如釘頭,一點一豎一畫之內都有變化,且要有韻律。
三是氣度難,這與內心修養有關係,常見一幅字寫得整齊乾淨,運筆技巧也好,就是缺少神韻;欠佳者則更感到俗氣,這與內心修養有關。
前人有云:「詩為心之聲,字是心之畫。」書法字跡中能看出其人氣度,以《黃庭經》與《靈飛經》比較,《黃庭經》就比《靈飛經》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