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態】──談痴態 非愚非笨也非傻

吳東權 |2011.06.13
834觀看次
字級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開頭就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言作者痴,誰解箇中味?」到底是作者痴、書中人痴、還是讀者諸君痴?

痴;既非愚笨,也不是傻瓜,只是有點不慧、過分執為、食古不化、稍近癲狂。正確的解釋應該是:為了愛戀某人、某物、某事、某景而全神貫注、沉溺不返、執迷不悟,情不自禁、不聽勸告的執著表現,是謂之痴。

所以執迷於戀愛者叫做情痴、沉淪於牌局者叫做賭痴、流連於妓院的叫做花痴、沉溺於杯中物者謂之酒痴、迷戀於舞廳者叫舞痴、著迷於股市的叫股痴、視書籍如命者謂之書痴、嗜好登山者叫山痴、酷愛名車者叫車痴……可見凡是心中對某一對象產生愛癖而無法自拔者,皆可稱之為痴,而這些痴者,不僅不愚不笨,有些反而是絕頂聰明的人,所謂天才與白痴,只有一線之隔也。

雖然痴者並不愚笨,但是有些痴態卻令人無法領教,試想當某人對某個對象成痴之時,他的痴態肯定是異於常人的:專心一意、心無旁騖;茶飯不思、餘事不理;忠言不入、挫折不顧;無怨無悔、再接再厲,這種現象,有時會嚴峻得釀成痴癖、痴獃、痴念、痴鈍、痴癲、痴狂、痴病,使得親朋戚友也無能為力。

影嚮痴態最普遍而深刻的,莫過於男女之情,不管是「情痴」抑或「痴情」,其後果都是相當嚴重的,只要中途遭遇亂流障礙,可能就會釀成悲劇,茱莉葉和羅密歐、祝英台與梁山伯的結局,就是無數痴戀的典型。

所以佛家《三藏法數》中說痴有毒:「迷惑之心,名之為痴,若於一切事理之法無所明瞭,顛倒妄取,起諸邪行,是名痴毒。」這說明痴毒是因邪見而起的邪行,對事實的扭曲、對虛妄的執取、對因果的顛倒、對真理的錯認,於是產生了似是而非的觀點、自以為是的思想、善惡不分的執著、後果不計的行為,這是「盲人騎盲馬,夜半過危橋」的景象,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只可惜當事人中了痴毒之後,往往不接受忠告,不理睬勸阻,一步一步地走進泥濘。

不過,人間事物形形色色,無奇不有,也並非所有的「痴」都對人有害,猶如細菌一樣,多樣細菌之中,可能也有幾種是有益的細菌。譬如若干科學家,對某項研究鍥而不捨,一頭鑽進去,不眠不休、如醉如痴,別人看他如同瘋子,一旦實驗有了突破,研究結果成就發明,為人類帶來無限福祉,這可是拜痴之賜!

而在男女之間,戀情中滲入些許痴態,反而會增添無限旖旎,撥動彼此心弦,清儒談善吾有詞描寫痴美人:「芳心玉貌渾無主,纔試星眸,忽囀珠喉,為捉銀蟾人上樓。知他啼笑皆天趣,不解佯羞,不識閒愁,絮煞檀郎愛並頭。」

有些女人的痴態,看起來美美的、傻傻的、嬌嬌的、羞羞的,溫柔婉約,我見猶憐,要比那些刁鑽潑辣、精靈古怪的女子可愛、可疼多了。

再舉一位痴女,在《北史‧列女傳》中載姚氏婦,乃北魏文明太后所寵的符承祖的親姨,符承祖既富且貴,每欲贈與,均被她婉拒,曰:「你雖有一時之榮,不若我有無憂之樂。」

符家內外,莫不笑她,號為「痴姨」,有福不知享。數年後,符承祖事敗,族人皆收,姚氏婦獨免。這痴姨也有她的真知灼見,令人佩服。

可見痴態並非毫無是處,端看如何痴法?為何而痴?像白居易詩云:「隨富隨貧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痴人。」這種痴是多麼瀟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