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之隔,台北與三重卻是兩樣風情,三重工廠超多,幫助我們穩住經濟成果,享有民生富庶。二十幾年前,湯臣總部在這打地基的時候,台灣還沒蓋起那麼多軟硬體紮實的科學園區,也因此,湯臣成為早期工業重鎮,工廠的機輪鎮日運轉隆隆,為全民好日子夙夜匪懈。
湯臣的掌舵人是瀟灑多情的湯君年,在我們那舊年代,他和俠女徐楓天涯海角的無悔愛情追尋,十分動人。男主人與世長辭後,美麗與智慧在世俗世界裡化為真實的兼容在徐楓身上,從湯臣到浦東,徐楓加倍完成了丈夫生前完整開發浦東的遺願。
一九九二年,原籍上海的湯君年帶著她來到一片荒煙蔓草的浦東,蘆葦長得比她人還高,一腳踏進泥濘地,還摔了一跤,「在這蓋房子,還要投幾十億美金?」她不禁問。那時節,她還是跟著丈夫學,對開發房地產多大主意,而湯君年總隨著她的疑問,給她很大的安定。二十年光陰就這樣過去了,說匆匆,也匆匆;說悠悠,也悠悠……高樓大廈林立的浦東,真的由一個上海遊子還鄉搶先機蓋了出來。
開發地產,總要有大無畏的高瞻遠矚,五年前,曾到南港去洗車,中視的對面也是一大片蘆葦,洗車大叔就搭個棚來養活一家五口,我再遠,都專程來找大叔洗車,車子隱在白色泡沫裡,舒坦的被洗澎澎時,我望向這片黃土地,有點因缺乏綠蔭而感到呼吸困難。
過不了多久,大叔的洗車棚卻搬移他地,鋼筋水泥開始進駐這兒敲敲打打,等再度回到舊時地,黃土地已變綠草坪,現代化大樓早壯觀的落成,美麗的矗立,眼前景象,無異是浦東開發的台式縮小版。
時光流轉,跨過歷史洪流,世界各地天天樓起又樓塌;只是,無論我們站在哪個時代的浪潮上,都一定曾經錯過,也有幸擁有過。徐楓讓浦東荒地變良田,總讓我們感到先人開墾與今人開發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