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態】──談憨態 七分聰明三分獃

吳東權 |2011.06.06
1159觀看次
字級

   

假如每個人都長得像熊貓那樣討喜,胖嘟嘟、圓鼓鼓、傻呼呼、懶洋洋的,那我們這個人間該有多麼可愛!

在滾滾紅塵中,精明幹練的人雖然不比庸庸碌碌的人多,卻比憨傻的人多得多,因此,整個社會才顯得如此複雜、如此混亂。

憨,是人性的一種特殊表現,其源頭有二:其一是絕頂聰明的人看穿了世故、勘破了紅塵,悟出了人生,乃修心養性、裝痴賣傻、扮聾作啞,所謂「七分聰明三分獃」,自然就會顯出憨態;其二是天生,或是從小因病造成智能障礙、或是年長腦細胞萎縮而形成的憨態。所以憨態是天真無邪、單純平淡、頑皮幼稚、傻氣嬌痴的神態,令人見了,會有一種討喜可愛、溫馨親切的感受。

憨態大致包含憨面、憨笑、憨痴、憨話、憨視、憨睡、憨行等等。陸游詩云:「平生萬事付憨痴。」那是修持來的涵養,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境界。有一句成語說:「憨態可掬」,把憨態形容得好像可以用雙手捧起來玩賞,可見一般人對於憨態的觀感還是正面的多,負面的少。

試想,如果有個陌生人對你憨笑,那是一種沒有目的,卻充滿了善意、表現出親切的傻笑,你能不感到一陣溫馨和愉悅?你能不回報以賞心的微笑?

至於有些因罹病而生憨態的人,大多是唐氏症、智能障礙、自閉症、頭腦痲痺、多重障礙的患者,他們思想簡單、動作遲緩,但秉性善良、安分守已、沒有心機、不貪不詐,他們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是那麼單純坦白、天真可愛,絕無害人之心,只有照章行事,可說是一群良民善士。

當年善心人士發起成立基金會來輔助他們時,創立了「喜憨兒」這個名詞,真是神來之筆,不是嗎?俗言「天公疼憨人」,讓憨兒們能夠貢獻他們的心力,從事生產,致力服務,對社會大眾,對他們自己,都是喜事一樁,稱其為喜憨兒,再恰當不過。

明代高僧德清大師,禪教並通、悟透人生,自號憨山,人稱「憨山大師」,他便主張人要「七分聰明三分獃」,認為不憨不獃多無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