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在台大校長李嗣涔在畢業典禮致詞時,希望畢業生記住「態度決定高度、高度決定格局」
;前司法院長賴英照也以貴賓身分致詞,期勉畢業生要「熱愛工作,享受工作」。
但從新聞報導中看到台下的畢業生,有人專心聆聽、有人打瞌睡、有人玩觸控手機或嘻鬧,顯示每個人的「態度」確實很不同。
大家常認為,演講致詞內容要有趣,講到讓聽眾有人睡著就是罪過;但大家是否想過,其實這就是聽眾自己的態度,一開始就貼標籤,認為內容一定無趣,因此就做出各種不尊重的動作,殊不知許多內容常發人深省,值得思考,養成態度也許就得到啟發,而創造機遇。
現代多數的老師和父母指導孩子填選志願時,多半考慮出路和薪資高低,孩子想以興趣選擇出路幾乎不可得,也因此造成多數學生走短線的態度,希望工作輕鬆、薪水高就可以,這樣其實是會出問題;大學追求卓越排名亦然,教學習和研究如果只為了更好的世界排名,那等於設定目標,是無法做出改變世界的研究,許多諾貝爾獎得主,對進行的研究只是根據自己興趣,並未預料會得獎甚至改變世界。
最近基測公布作文佳作,也是因寫出生活的真實體驗而得到高分。作文不是光靠上課就能寫出佳作,作文課固然可學習和磨練寫作技巧,但沒有生活體驗所轉化的文字,會很匠氣、制式,唯有生活態度融入體驗和感動,才能寫出佳作。
財經傳記作家劉世英在著作《複雜可以很簡單:微軟小子張亞勤的人生智慧與領導哲學》中指出,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說「當下是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大學生既面臨著壓力,也擁有太多前所未有的機遇。同學們要善於把握機會,我希望大家不僅擁有一份對未知的好奇心,一份不斷探求的激情,更要腳踏實地打好基礎。最重要的是培養自己堅韌的品格」。
張亞勤的看法足堪剛要踏入社會的畢業生借鏡,不要一味計較薪水,應該有良好的態度面對變局。
希望莘莘學子都能從聽演講的基本尊重態度,忠於自己的興趣,認真的生活態度,熱愛自己的工作,創造機遇,進而圓滿自己的志業。
道睿(台中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