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我們去參觀了一個鐘乳石洞,十四世紀被人們發現的。早年發生部落戰爭時,附近村民會躲入洞內避難,裡面沒光源、漆黑一片,有兩、三公里深遠,有入口,卻沒出口。
印尼有一萬多個大大小小的島,有五分之一的島至今仍未開發,也無人居住。已有人居的島,島與島之間的交通工具靠船:客船、貨輪、帆船、獨木舟,規模較大的島才有小型飛機來往。
高腳草屋防淹水
我們離開瓦美娜,搭飛機到加雅布拉,參觀一座小島上的艾斯和阿波費斯曼村,當地島民在水邊架起高腳屋,全島椰林密布,人們大多靠捕魚、賣椰子為生。
從加雅布拉乘小飛機到迪米卡,再轉機到沼澤區的阿詩瑪。這裡是個人口密集的城鎮,鎮上住家都是用木村搭建的高腳屋,各住家、旅館、教堂、商店街之間,都舖上四通八達的高架木橋,以免海水漲潮時,淹沒所有的建築物,沖走人、畜、家具、糧食等。
漁獲交換日用品
沼澤區的四周都是廣闊的水域,魚蝦打撈很容易,而豐富的漁獲也是阿詩瑪住民主要的經濟來源,他們主要將漁獲用船運往鄰近城市去交換日用品。
阿詩瑪的碼頭很熱鬧,天還沒亮,人們就開始運貨到市場,卸貨、交易,把狹窄的碼頭擠得水洩不通。居民用海水洗滌器物,接存雨水飲用。退潮時,水邊會露出一大片爛泥,孩子們便在泥漿裡撈小魚、撿蚌蛤。
鋸木做成獨木舟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裡的村民會做獨木舟─鋸下一段粗樹身,剖成兩半,挖空剖開的一半樹幹,慢慢修整成船形,塗上防水漆,就成了可以乘坐的獨木舟了。
我們還參觀了一個博物館,裡面有從前巫師穿的怪衣服,還有早期打漁用的木船,各類貝殼、木雕工藝品、面具等。附近市場除了販賣魚類、水果(很特別的熱帶水果),藝品店還有樹皮畫、羽毛帽、木雕紀念品,及一大串瓜殼護套,提供觀光客買回去當紀念品掛著!
搭乘獨木舟 海上探險記
走過深山幽谷,我們即將展開另一波挑戰─乘坐裝了馬達驅動的獨木舟到一個更原始的島安曼迪斯 ,我們屈身在一艘狹窄的獨木舟上,小心翼翼不敢亂動,深怕萬一有人稍一側身,小舟失去平衡而翻覆,我這不會游泳的旱鴨子,豈不要葬身海底去餵魚了?
穿過海岸沼澤區,晃過水生植物,便是水天一片的茫然世界了。一夥人正襟危坐在小舟狹窄的木板上,頂著天空中的烈日,腰酸背痛又煎熬,順流幾百公尺也要四個多小時,逆流更要七個多小時。
遊客罕至備受禮遇
好不容易終於看到水邊的椰子樹,村落到了。這裡是甚少遊客會到的地方,我們的小舟才一靠岸,全村的人便蜂湧而上。大男人趕緊拖來粗樹幹舖在泥濘的爛泥地上當橋,媽媽抱著嬰兒、孩童又跳又叫,齊來迎駕。
村民伸出熱情的手,牽引我們走過橫在地上的樹幹。圍觀的孩子們,光著腳丫、流著鼻涕,怯生生的看著我們,好像我們是一群外星來的怪客。行前,我們沒有心理準備,帶來的糖果、餅乾、牙刷太少了,無法一一分送。
村民熱情親切合影
還來不及瀏覽小島風光,村民們就把我們引導到他們平日只准男人入內的會議廳,這是一處用椰樹、椰葉蓋成高腳樹屋,屋長至少有五十公尺,可住五十到八十個人。
戴著特殊編製羽毛頭飾的酋長,坐在長屋中間致歡迎詞,可惜一句也聽不懂。但黝黑、粗壯、光著上身的勇士,展示他們划船用的木槳、捕魚器具,還親切的要和我們合影留念。
搭建原始樹屋迎賓
導遊說:今、明兩個晚上,我們就要住在長屋中。仔細看看:村民知道我們要來訪,已在長屋上層舖好草蓆。在台灣睡慣了舒適彈簧床的城市人,偶爾來蠻荒野地體驗一下另類眠床,應該會做一個異國情趣的夢境吧!
小島很原始、很單純,叢叢椰林間,幾幢由木桿、椰葉築成的高腳屋散置在草地上,為了歡迎由遠方而來的我們,村民臨時用木桿、椰葉搭建兩處「高級」廁所─要爬上兩公尺高才能方便,原因是為了預防蟲、蛇侵擾。
婉謝好意拒睡長屋
長屋前有一壟壟的土堆─是村中地位較高的先人祖墳,唔!在墳地前過夜?大家心中不禁毛毛的,只好拒絕他們的好意,改到島上一所迷你小學的教室裡過夜。這所學校同樣也因怕淹水而架高木塊地板,但只有兩間教室,一間做臨時廚房和餐廳,一間供十多人(連同領隊、導遊、廚師)擠在一起打地舖。
擔心被毒蚊叮咬,人人撐起預備的蚊帳,本想好好休息,耳邊卻聽到震耳欲聾的鼓聲,又唱又吼嘶叫著,原以為他們為歡迎我們而在廣場上載歌載舞的,沒想到導遊竟說:「今晚是平安夜,村民要鬧通宵,也請他們的祖先共同參與。」無奈之下,只好把耳朵用衛生紙塞緊,但吵鬧噪音仍持續不斷,只得被迫過了一個鬧哄哄的「平安夜」。
沒水沒電度過一夜
慘了!這裡沒水洗澡,也沒水飲用,從別處帶來的幾瓶礦泉水,省之又省的分配大家潤潤喉。沒電的夜晚很難熬,想上廁所,也只能藉著手電筒的一點光源到附近草地上方便,而且怕蟲、蛇趁機騷擾,上得十分不安心。
睡著睡著,有人覺得渾身發癢,原來是教室木板不緊實,螞蟻已多時不知肉味,紛紛從空隙中爬到我們身上猛咬,只好展開一場人蟻大戰,熬過長長的一夜。
觀賞海戰場面壯觀
儘管環境惡劣,這裡的人倒很善良,尤其孩子們,總是腆靦羞怯的瞪大雙眼注視著人。為怕海水倒灌,村中建築物都是離地一公尺以上,通路也是高架木板連接而成。村中小孩在十多公分寬的窄木橋上健步如飛,我們卻寸步難行。可見生活需要磨鍊,磨鍊才能成長。
在瓦美娜看過山谷中部落戰爭,在這裡,我們又見識到古老的海上水兵大戰。全村男人在臉上、身上塗滿白色油彩,還出動了十六艘超長獨木舟,分成兩隊交戰。兩邊人馬卯足了勁,敲敲打打,又吼又叫,場面相當壯觀。
祖靈所在女人止步
接著,祭祖儀式開始了,長屋前聚滿了英勇的武士,有的擊鼓,有的搖晃手中的武器,一陣吼叫,只見長屋矮門中,有十幾個年輕的男人先後扛出三個高大的木雕圖騰,全村的人見了祖先靈牌,都抖動著身體,隨著鼓聲跳起舞來。據說,放置靈牌的長屋,女人是不准許進入的,如有人冒犯入內,會被武士活活打死呢!
徹夜未眠,老人家甚感疲乏,打算提早遠離原始部落,一想到又得乘坐在海上風馳電掣的馬達獨木舟回原點,心中不免忐忑不安。
躲過南亞海嘯一劫
所幸回程是順向航行,時間不必那麼冗長,在小舟上,大家用毛巾矇住臉(昨天已曬得紅通通的。又不能撐傘),肚子餓了,便分食小餅乾。不敢喝水,因為在急駛的小舟上無法方便。
十幾天的探險生活已接近尾聲,我們一趟趟的轉機,回到了泗水旅館,打開電視機,才得知南亞發生大海嘯,十多個國家受到波及,死傷慘重。算算海嘯發生當時,我們正在印尼海域中乘坐獨木舟,飛快的馳騁!幸虧新幾內亞距離海嘯震央尚遠,僥倖逃過一劫。
順利達成完美任務
十個老傢伙居然順利的完成了半個月蠻荒探險的壯舉,沒人受傷,也沒人生病;更沒有人被食人族宰食,也沒有被海嘯的巨浪沖走。
生活是嚴峻的,生命是頑強的,在嚴峻頑強之下展現的生命力,是值得禮讚的。大自然使人覺得渺小,卻也使生命更有意義。回顧這段六年前的生命軌跡,是一種喜樂,也是一道刻骨銘心、永難磨滅的履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