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民赴台自由行,首年雖每天僅限五百人,但預估未來每年三百萬人次的陸客中,自由行比例可望逐漸提升,甚至和跟團的人數分庭抗禮。
迷你團 為陸客量身打造
「自由行」一詞,其實是台灣旅遊產業率先喊出的一種旅行方式,國內外也行之有年。其和自助旅行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自由行會透過旅行社代為安排機票及旅宿,但到了當地後的行程可以自行安排,也可以部分委由旅行社安排;相對的,自助旅行則可能從訂機票、食宿安排,全部自己一手搞定。
以中國近年興起的旅遊風潮,一般稱這種相對於團體遊的旅遊方式為「個人遊」,不過就目前國內旅遊業者提供的服務,種類相當多元化,除了純自助的旅行、半自助的自由行,還提供二至四人小團體的Mini Tour,也就是一位司機兼導遊,開著小客車或休旅車,以深入在地的方式,進行景點、古蹟、文化及生態的探訪。
外來客 盛讚台灣人情味
事實上,早在開放陸客自由行之前,中國早已有許多來台多次的各界人士,藉由各種名義進行自由行,返回居住地後,不斷透過部落格文字,書寫不同於團體旅遊的台灣觀察,這些絕大多數偏向「讚歎」的文字,帶動許多中國年輕一代嚮往能親身來台自由行。
一般陸客對台灣社會及人民印象最深刻的幾件事,一是「親切有禮貌」、「聽不完的『謝謝』」、「人情味濃」、「排隊文化」、「環境整潔」,對台灣的風景描述雖有兩極化的評價,但基本上,六成以上的人仍認為值得一遊再遊,甚至對台灣的生態、文化與美食興味盎然。
景點美 多元趣味南北遊
台灣觀光協會去年曾對來台參加海峽兩岸台北旅展的大陸人士,進行一項「中國公民赴台旅遊意願調查」,希望了解吸引陸客來台觀光的亮點為何,結果發現:陸客最青睞的旅遊型態是生態旅遊(七成以上),其次是文化旅遊(六成三),第三是美食旅遊(六成二),其他如泡湯之旅、宗教主題旅遊、夜市之旅或會展旅遊分占一成以上。
在最想造訪的景點中,調查顯示,除阿里山、日月潭等必遊景點外,故宮博物院高居龍頭地位(六成四);其次是台灣夜市,有(三成七);台北一○一也例名前三名(二成七);其他如墾丁國家公園、花蓮太魯閣/天祥都有二成以上的指名率;至於,野柳、北投溫泉、淡水、清境農場、陽明山、西子灣……也有一成以上的喜好度。
小城鎮 台灣之美新體驗
事實上,台灣美景多,人文典故更有內涵,而且觀光產業相當成熟,特別是陸客在語言上較好溝通,交通便利,安全自由,陸客來台灣體會台灣之美,很容易就能從台灣的小鎮小城,發現台灣市井小民的可愛之處。
此外,台灣好玩的主題旅遊相當多元,除了上述傳統景點、地標外,凡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和藝人或戲劇相關的景點,也能吸引陸客引頸駐足。像是路過仁愛路,台灣導遊常不忘提示:「藝人小S就住在帝寶,這裡是台北房價最貴的地段之一。」同理,路過周杰倫、林志玲、張惠妹的住家,導遊也不忘解說一番。
偶像劇 拍攝景點大熱門
台灣偶像劇、鄉土劇,及海峽兩岸高人氣的台劇《星星知我心》,受到大陸人民喜愛,劇中的拍攝地點及民宿,像宜蘭、淡水、桃園、高雄……,水漲船高成為觀光熱點。不少陸客則對於兩蔣故事和台灣風土人情相當感興趣,意外使南台灣拍片重鎮台灣影城,重新獲得凝視與關愛。
事實上,台灣影城不但曾是國內數百部經典好片取景勝地,更忠實呈現反共抗俄年代,台灣民眾的生活縮影原貌,諸此種種懷舊的氛圍,是某些陸客不想錯過的歷史體驗。而且該影城至今尚有教民眾DIY做傳統道地美食,諸如紅龜粿和炒米粉等等,加上懷舊電影院不時播放老蔣年代經典台灣老舊影片,成為這一波陸客自由行進行「五感體驗」的熱門景點。
伴手禮 農特產受到青睞
該項調查並發現,陸客最想嘗試的台灣小吃,滷肉飯是首選(三成五),其次為珍珠奶茶(二成五),第三是蚵仔煎與牛肉麵並列(二成),其他如筒仔米糕、臭豆腐或擔仔麵,均有一成六以上的喜好度;而甜不辣、碗粿、鹽酥雞、大腸蚵仔麵線、九份芋圓、豬血糕、炸雞排,都有一成以上的陸客想嘗鮮。
在最想買的特產或紀念品中,調查呈現,台灣高山茶(五成九)是陸客的最愛,其次為鳳梨酥、太陽餅等糕餅類(五成),排名第三者,以工藝品或故宮紀念品為主(二成三)。其他如花蓮玉石或高梁酒、珠寶玉器、鄧麗君紀念品、牛舌餅或麻糬,都有一成以上的青睞度。女性陸客則喜歡購買台灣藥妝店販售的各式保養品,特別是面膜類商品,常賣到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