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稅上路,名車搶著大量進口,業者又邀VIP客戶試駕,搶攻金字塔頂端市場,一名客戶說,「只要喜歡就會買,有沒有奢移稅沒關係」,透露奢侈稅對頂級消費者的影響有限。
的確,價值三百萬元以上的汽車課奢侈稅,對身價幾千萬、上億元的富豪來說,一成奢侈稅不過多三十萬元,九牛一毛,當然沒感覺,但對領薪水的中產階級來說,三十萬元買一輛中古車,也能開個八年、十年,落差很大。
美國波士頓顧問公司公布「全球富豪調查」報告,以資產超過一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三千萬元)的家戶數而論,台灣富豪占所有家戶的百分之三點五,密度居世界第八,領先日本的百分之三。
我們該不該高興?應該,因為這顯示經濟進步;但又不該,因為我們的國民平均所得落後日本甚多,這才是衡量經濟實力的關鍵。
去年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是三萬四千零二十三美元,南韓一萬七千八百一十元美元,台灣一萬六千四百三十美元,今年政府宣布已達到兩萬美元,但多數民眾「無感」,原因之一是薪水十年未漲,即使近兩年有所增加,但扣掉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實際甚至減少。
國際貨幣基金去年統計,台灣實質購買力首次超越日本,雖然日本「帳面上」的國民平均所得高於台灣,但因物價長年偏高,未必較幸福。
但台灣物價也年年漲,日本星巴克咖啡的中杯拿鐵約百元新台幣,與台灣相當,但LV包、賓士汽車或勞力士手表比台灣便宜,日本國民所得較台灣多約兩倍,台灣人比較幸福嗎?
奢侈稅上路,富豪、小市民皆「無感」,而波士頓顧問公司也指出,富豪家庭只占全球百分之一,但掌握了全球百分之三十九的財富,使貧富不均益發嚴重,台灣富豪密度高,但偏低的所得被物價、通膨吃掉,小市民必有所感。
伊豪(高雄市/通貨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