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後七日 感動倫敦

 |2011.05.30
80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頂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及「最佳改編劇本」的光環,在台灣受到熱烈歡迎的本土電影《父後七日》被選為今年英國倫敦的台灣電影節開幕片,感人的劇情令觀眾為之動容。導演之一的劉梓潔為了英國首演,專程到倫敦與觀眾面對面。

劉梓潔表示,《父後七日》是由她的親身故事改編成劇本,很意外電影上映後獲得熱烈回響,她認為,這應是大家對「失去親人」都在想著如何療傷止痛。

劉梓潔說,電影以喜劇呈現,讓大家敞開心胸面對死亡,葬禮也有讓家人凝聚的功能,電影講的是愛與關懷,以及家人間的故事。

《父後七日》是去年台灣第二賣座的國片,僅次於《艋舺》。劉梓潔坦承,她非常驚訝《父後七日》票房這麼好,一方面是死亡彷彿禁忌話題,另一方面是電影裡也沒有強大的明星卡司。她認為,小人物的動人故事也能引起觀眾共鳴,對於文化認同、共同記憶的渲染力很強大,她相信情感的連結舉世皆然。

劉梓潔表示,她目前正在寫以遠距離戀愛為主題的新劇本,探討距離與愛情的關係,「究竟是什麼造成人心的隔閡?」

英國台灣電影節策展人佛林說,《父後七日》的死亡主題讓他感到震撼,而以喜劇方式探索死亡,也呈現特別的台灣文化。他指出,他透過電影中的葬禮認識台灣的文化,《父後七日》兼具教育及娛樂,能和英國觀眾分享,是很好的安排。

今年倫敦的台灣電影節還安排了《艋舺》、《不能沒有你》、《戀愛通告》等劇情片,及八部台灣新導演的短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