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從「中國不亡」到「台灣中興」 ──人生的漂泊與歸根

高希均 |2011.05.30
1150觀看次
字級

在中日抗戰中,熱血青年高喊「中國不亡,有我!」此刻的台灣在十字路上;自一九九○年代中起,每人真實國民所得成長率一直自百分之六左右下滑,直至二○一○年才回升。讓我們這些知識分子冷靜地說:「台灣中興,有我!」

(一)半世紀前去美讀書

二○一一年是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回想半世紀來在美國的讀書、教書及生活真是充滿了感懷及感恩。

一九五九年九月松山機場告別,雙親認為此生再也無法看到家中唯一的男孩。六百美元的單程機票,耗盡了他們所有的人情──一張票、一世情。五十年過去了,形式上,落地已生根,家在美國;感情上,落葉又歸根,心在中國。

「中國」不再是地理上的秋海棠。「中國」象徵著歷史的傳承、文化的認同,以及海外華人對大中華地區(大陸、台灣、港澳)未來發展的關注。

我出生的江南,因改革而又現生機;成長的台灣,因發展而躍升為亞洲小龍;讀書與教書的美國,則仍能以硬實力與軟實力領先各國。

這麼多年來,在學術自由的美國,孕育了一些自己認為值得向台灣與大陸推廣的觀念。我相信: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不是革命的狂熱,也不是自私的冷靜,更不是自卑的自大與崇洋的抄襲,而是提出適合國情的現代觀念,使其推廣與實踐。

從一九六九年起,我每個暑期像候鳥一樣,回到台灣。第一個諮詢工作就是接受經合會的邀請,回台參與人力資源規劃。那一年得以認識此後一生敬佩的李國鼎先生。

第一次回到大陸是一九八八年,已是離開那片土地三十九年之後。那年五月,在對北大師生的演講中指出:「如果當年五四運動,除了提倡『民主與科學』之外,包括了『經濟』與『教育』,中國的近代歷史是否就會改寫?」

民主可以治國,科學可以強國。沒有經濟,如何富國?沒有教育,如何興國?因此,當我的四本書:《經濟人、社會人、文化人》、《天下那有白吃的午餐》、《觀念播種》、《構建一個乾淨社會》先後在北京與上海出版時,感覺到似乎盡了一些讀書人的責任。

最可惜的是,從一九四九至二○○八年,當台灣與大陸各有五十年的發展成就之後,兩邊還無法直接交流。二○○八年馬英九總統的當選,終於推動了直航,加快了交流。我預測:如果兩岸領導人能握手言和,簽訂和平協定,那麼他們一定是當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

(二)人生的時鐘向東移

坐在河城家中的書房,面對一壁的西文書,另一壁的中文書,告訴來訪的美國友人:上天已經太寬待我了。生於中國的戰亂、長於台灣的憂患,但執教於個人思想可以馳騁的大學學府中。這位天生的樂觀主義者──

對中國,嚮往它古老的文明,以及它釋放的潛力;但必須要追求永續發展。

對台灣,驕傲它人民的勤奮,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但必須要扭轉頹勢,急起直追。

對美國,沉醉它四面八方的開放與無所不在的機會;但必須要戒慎恐懼,不再自大。

近年來當我奔波於太平洋兩岸的頻率增加時,常對年輕一代說:美國提供了孕育成長的氣候,台灣提供了參與的機會,大陸提供了可以發展的舞台。

不論身在何處,在人才快速流動的扁平世界中,做為一個華人、中國人、台灣人,常常提醒自己要盡量能擁有:中華情、人文心、世界觀。

「漂泊,你的祖國是中國!」;「歸根,你的家鄉是東方!」人生的時鐘正向東移;正好趕上「台灣中興,有我」的列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