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福島核能災變發生後,掀起全球新一波的反核聲浪。馬總統希望多用綠能來降低對核能的依賴,歐洲的德國和瑞士更率先相繼宣布,分階段淘汰核能發電。
受迫於福島災變後高漲的反核民意,德國總理梅克爾下令,全國最老舊的七座核電廠,暫時停止運轉三個月,同時為了尋求社會共識,延攬學術、資方、工會、教會和環保界無黨派立場的專業人士成立「倫理委員會」,為國家的能源政策提出建言。
這份名為「德國能源政策徹底改變-未來共同任務」的報告,即將正式公布。根據當地媒體獲得的草案,在確保能源供應的前提下,透過提升能源效率、尋找替代能源和加速電網建設等方式,最晚在十年內就能告別核電。
該委員會還做出結論說,「儲存還會釋放輻射數千年的廢料,對後代而言負擔沉重」,「不能把經濟富裕的成本,轉嫁給下一代」,因此,核廢料最終貯藏地點的問題,一定要在凝聚全民共識後解決。
能源供應攸關一國的經濟發展,廢核必須循序漸進推動,德國各部會目前也加緊研擬配套草案,針對電網和減碳城鎮的建設立法,同時要求公共工程招標時,必須考慮能源效率。
瑞士最高行政機關聯邦委員會,也宣布逐步淘汰核電。如果按照五十年的運轉年限來計算,占全國電力比重高達四成的五座核電廠,預估二○三四年將全部關閉。
儘管電價可能因此每年漲價百分之十五,能源部長洛伊塔德說,由於運轉風險、投資成本和更嚴格的安全規定等因素,原本相對便宜的核電,將逐漸失去價格的優勢,因此長期來看,廢核還是符合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