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一九六○年(民國四十九年)
電影檢查處公布「電影檢查法」,影響規畫影片內容達數十年。
進口影片在台灣造成更大優勢。美片有六部破百萬元大關。
日片重新登陸,採大映、東寶、新東寶、東映、松竹分配制,並辦日本電影節,放映《明治天皇與乃木大將》等片,明星淺丘琉璃子與佐久間良子隨片登台,日片《日本開國奇譚》賣座頗佳。比起來國片則聲勢薄弱,賣座冠軍《苦兒流浪記》(港片)僅不過六十萬元收入而已。一般來說戲院數量增加,購票數卻銳減。
港片進入武俠片時代,《兒女英雄傳》大為轟動。于素秋、蕭芳芳、鄔麗珠陸續有片上映,與家庭倫理文藝片和輕鬆喜劇蔚為三大片種,主宰國片市場。導演李翰祥、易文、唐煌、卜萬蒼、屠光啟、王天林均很活躍。林黛、葉楓、尤敏、葛蘭、林翠、樂蒂、陳厚、趙雷、張揚等均是票房保證。日後名導胡金銓亦在此時擔任演員,作品有《畸人豔婦》、《江山美人》等。影響台港為文藝思潮的小說家張愛玲也為《六月新娘》編劇(唐煌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