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書法風氣興盛,從朝廷到民間皆以擅書者為貴,即使女皇帝武則天亦有右軍筆姿,但留下來的書法極罕見,僅知有〈薦福寺碑〉及〈崇福寺碑〉的題額,另有〈昇仙太子碑〉是其自撰文並親筆書寫的石刻。

武周聖曆二年二月初四,武則天破除因襲,由洛陽赴嵩山封禪,返回時留宿於緱山昇 仙太子廟,感興而撰此文,並為之書丹;石碑於是年六月刻成後,豎立在河南省偃師縣緱山仙君廟。
碑文有故事有風光,洋洋灑灑三千言,先引述春秋時期周靈王太子晉昇仙故事,之後是她對神仙世界的憧憬與嚮往。筆下神仙瑰麗世界,應是其期望的理想與境界,也是晚年心態的真實寫照。以女皇之尊寫天下的風景,強調的是人君在位,為一切的見證,故藉此碑刻頌揚武周盛世。
她寫的文章後人褒貶兩極,我個人則喜歡她寫的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短短四句話,說出佛弟子心聲,其言甚善。
這座碑的碑額很特殊,六個大字「昇仙太子之碑」,以鳥形的飛白書寫成,飛白即筆畫中絲絲露白者,節錄「昇仙」二字(見圖一)。碑陽是正文,武則天以行草相間字體親筆所書(見圖二),書體以右軍為骨,淑美中藏有峻烈;筆勢開張有男子氣概,亦有女子的婉約,「一半陽剛,一半陰柔」即其人性格的發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