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艾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河南省洛陽市文物部門近日在安樂鎮茹凹村發現唐代經幢寶蓋,與先前發現的唐代經幢幢身合為一體,基本完整無缺,對於研究唐代經幢有重要價值。目前,文物專家正對這件珍貴唐代經幢受損部位進行修補與深入研究。
經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種,由幢頂、幢身及基座三部分組成,主體是幢身,多呈六角或八角形,一般刻佛教經文、咒語或佛像。
今年六月二十九日在洛陽市安樂鎮棲霞宮村發現的罕見唐代經幢幢身,由青石雕刻而成,重二千多公斤。外觀呈八菱錐形,通高一點二四公尺,外觀上細下粗,底面對角長五點四公分,由洛陽市民俗博物館徵集收藏後,文物局根據民眾提供的線索,工作人員前往發現地附近村莊尋訪,找到經幢寶蓋。
寶蓋材質與先前發現的幢身皆為青石,厚二點四公分,頂面對角長七公分。寶蓋呈八角形,每個側面雕刻華麗、精緻,上端為一圈覆蓮瓣,下部刻出模仿絲織物的垂幔、飄帶等,串串寶珠斜繞其間,扣以寶相花。文物專家說,兩者確是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