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須靠吃來得到營養,產生力量,從飲食中獲得維持生命的動力。食有許多的種類,例如農曆正月初九玉皇大帝(俗稱天公生)聖誕日,民間會敬拜天公(佛教稱帝釋天),佛寺則舉辦「供佛齋天」酖供養三寶及延請二十四位天神、天將代表吃飯。到農曆四月、七月的清明節與孝道月,為令往生者、冥壽者、餓鬼等得度,又有誦經持咒的法施及施食,令受苦眾生心開意解,故又名勝會。
「水陸法會」是普施齋食於水陸有情的最大勝會,又稱為「悲齋會」。常見的「瑜伽燄口法會」則是以餓鬼道眾生為主要施食對象,再為他們說法、皈依、受戒,令餓鬼早日脫離苦趣,也是對亡者追薦的佛事之一。
佛經中對食的記載繁多,《阿含經》裡指長養有情生命的,就有:段食、觸食、思食、識食等四種食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