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道場生耕致富專題講座,邀監察委員馬以工談譗綠色迷思(Green Myth)豃。圖/人間社記者陳秋玉
【人間社記者陳秋玉台北報導】台灣第一位推動生態保育概念的監察委員馬以工,二十一日應邀於佛光山台北道場生耕致富「環保與心保專題講座」上,與逾六百位民眾剖析、討論「綠色迷思(Green Myth)」,對於聽眾提出的疑問,主持人台灣大學環工所教授蔣本基,也給予詳盡的說明。
「瓶裝水、龍頭水和礦泉水那一樣比較環保,瓶裝水與礦泉水能稱為綠色嗎?」馬以工對指出,寶特瓶無法百分百地維持緊密,所以仍有被汙染的機會,瓶裝水受歡迎的主因是廣告所致,而非真正的乾凈。真正的綠色飲水是保護水源不受汙染的自來水。馬以工說,瓶裝水大量抽取水源,使用的瓶器等同每年一千六百五十萬桶的石油,加上運送的裝箱等,耗費龐大資源可謂相當不環保。
對於有機食物的迷失,馬以工說,有機食物是沒有農藥及基因改造問題,但這些並不等於環保。馬以工說,健康食物是符合時令,什麼季節就吃什麼蔬果。況且養殖有機家禽、家畜和水產需耗費龐大的水,長久而言並不符合綠色效益。
馬以工認為,綠色文化旅遊與自然資源有密切關聯,利用開發生態、尊重脆弱地區、設施融入當地環境,在可承受及符合經濟效益的生存下,一層層抽絲剝繭地考量,即可為當地生態尋找永續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