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琛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大陸為緩解南澇北旱的嚴重問題,從一九五○年代構想、布局的「南水北調」重大工程,發掘了諸多遺址、城址,墓葬、祭祀坑、陶窯等,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對研究風俗習慣、喪葬形制、人種族屬、社會結構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名列中國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
最備受矚目的是河北省贊皇縣西高村北朝家族墓地的青瓷覆蓮座燭台,並排可放置五根蠟燭,造型奇特,極具美感,雖略有殘缺,但其青翠的釉色、精緻的造型設計是稀珍青瓷精品。考古專家表示,北朝(西元四世紀末至六世紀末)佛教盛行,出土的青瓷覆蓮座燭台、青瓷蓮花碗等精美器物上都有蓮花烙印,成為重要的時代標誌。
帶有「陽」字的寶相蓮花紋瓦當,寶相花紋,主要以蓮花為圖案設計的基礎,寶相者,謂佛像莊嚴之相。魏晉以後,佛教思想、佛教造像與印度流行的蓮花圖案傳入中國,以寶相花形成「格律體構圖」(即剖方為圓,依圓成曲)的幾何紋樣,多用於建築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