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外電報導】日本京都府大山崎町教育委員會日前宣布,在山崎町建造的大山崎院遺址出土的銅塊,酷似奈良東大寺大佛鑄造使用的長登銅山跡銅塊。因此推測,奈良時代僧侶行基東大寺大佛(通稱奈良大佛)建成後,剩餘的部分銅塊贈送山崎院,作為行基菩薩協助興建奈良大佛的功績賞賜。
二十二年前,大山崎發掘銅塊六枚,圓盤狀,直徑逾二十公分、厚約二公分。去年,委由奈良文化財研究所進行成分比對分析發現,與山口縣美禰市長登銅山跡的銅塊極為類似。
根據「行基年譜」,行基(西元六六八至七四九年),號行基菩薩,遊化諸國,弘揚觀想與淨土法門,道俗從之者眾,常率弟子掘池築堤,闢路、架橋。日本聖武天皇崇其盛德而皈依之,並協助其建立東大寺、國分寺,是日本首位受封為大僧正(最高僧階)者,世稱其為文殊菩薩化身。山崎院是行基為弘法所建立的四十九院之一。
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奈良東大寺,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正尊盧舍那佛是天平十五年(西元七四三年)聖武天皇諭示建造,高逾十五公尺、總重三百八十噸,是世界最大的青銅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