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百年文學新趨勢—向愛荷華國際寫作班致敬」文學茶會昨天舉行,多達百位曾是愛荷華國際寫作班的兩岸三地文學界名人,一起回味在愛荷華的時光,同時向推動世界文學交流的名作家聶華苓致敬,表達感謝之意。
詩人←弦呼籲,應成立愛荷華國際寫作班的文學館、資料館或工作坊,將其不分國界、不分地域的廣義作家精神傳遞。
一九六七年,聶華苓與先生保羅‧安格爾在美國愛荷華大學成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並出任計畫主任。至今共邀請來自一百二十多個國家的一千兩百多名作家參加。不僅增進東西方彼此了解,且在國際文壇上提升來自台灣、香港、大陸的作家的國際地位。政務委員曾志朗說:「二○○九年聶華苓獲總統馬英九授勳,今日他再代表政府到現場肯定聶華苓是台灣的榜樣。」
聶華苓以數十張照片,和老朋友一起回憶過往的歲月,有一九七一年她和安格爾的結婚照,還有陳映真、林懷民、蔣勳、高信疆、←弦、台靜農、向陽、商禽、蔚天聰、管管、姚一葦、殷允芃、季季、楚戈、張大春等文學界名人的老照片,他們一起談往事,讓茶會現場溫馨感人。
←弦說,在愛荷華國際寫作班的兩年,影響了他一生。他指出,在那裡真的有古人說秀才遇到兵的現象,寫作班中不但有會說英文、到美國留學的文人,還有軍人出身,如他和管管、商禽,種田的吳晟也受邀參加。
白先勇表示,他和聶華苓的因緣深厚,是鄰居又讀同一系,因此兩人結的是文字緣;吳晟則表示,安格爾和聶華苓有很大的包容心、寬容胸懷及崇高的文學精神,才會舉辦愛荷華國際寫作班,為世界的文學交流而貢獻;大陸作家遲子建則以「風華絕代」來形容聶華苓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