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主角在少年時,因憂鬱症而住進精神療養院,出院後便立志要當醫生,於是進入醫學院就讀。
雖然他成績非常優異,卻反對傳統醫界那種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思想。他相信歡笑就是最好的處方,他希望帶給病人歡樂和希望,卻被保守的醫學院長視為眼中釘,並且威脅他退學,不過他仍堅持自己的信念,和傳統勢力對抗到底,最後順利拿到學位,並如願成立一個「健康中心」,為病人們建立一個充滿關懷和歡笑的醫療環境。
分享札記
這部電影是由PATCH ADAMS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
劇中最精采的部分,就是他要向學校的威權挑戰,爭取畢業的權利,在審查會當中,他慷慨激昂的說:「死亡不是敵人,如果我們要挑戰疾病,應挑戰其中最嚴重的:冷漠。這就是為何治療一個疾病,我們會有贏有輸。但是當我們把病人當作一個人來對待,我保證你一定贏,不管他結果如何!」
主角看到在醫學體系中,缺乏人性尊嚴的文化。在白色巨塔中如此,反觀我們的社會,有些機構也有缺乏同理心的情況。其實,孩子愈壞愈要去關心他!大人可以學著用「幽默」來消除彼此的隔閡,用「歡笑」讓孩子聽見「愛」的聲音。只要孩子有所「感」,必能有所「動」,進而達到感化及教育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