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人」到「自然人」

林鈺婕 |2011.05.14
1379觀看次
字級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對於自然知識,苦苓一開始什麼也不懂,如今卻成為雪壩超級解說員。

「向遊客解說生態是硬碰硬的考驗,有人問了我不會的問題怎麼辦?沒有人要聽怎麼辦?」於是苦苓在兩個星期、上完植物、動物、原住民的課程後,沒有馬上下山,反而在雪壩的武陵遊憩區整整待了一個月。

「每天賞鳥、看植物,看到那一株不認識就回去查,不知道就問前輩。」甚至不會畫畫的苦苓,也開始提筆做畫,仔細觀察,將植物的樣貌、鳥兒的姿態一一描繪下來,用心作功課來了解鳥類的外型,他說:「就是要畫到我認識你。」這樣的畫冊一個月累積了好幾本,加上許多學長、學姐的指導、勤查資料,就這樣,苦苓慢慢從一個社會人變成自然人。他回憶說:「在那段時間,後來發現每天都過得很快,只因自然界中有太多東西可以學了,變化無窮,非常有趣。」還笑說,到現在每次開車下山,心情總會不好。

在山上是苦苓最快樂的時光,他坦言,一開始看到其他解說義工睡通鋪、吃著大鍋飯卻甘之如飴,讓他很震撼,原來世界上還有這種人,後來他也成了這種人,彼此聊的內容不是名牌、八卦,而是那一株植物怎麼了。

現在眼前所看到的苦苓,與從電視上認識的他截然不同,他說,他從大自然中學會了「實在」,當解說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自然千變萬化,說出口的東西都要求證,這也讓他變得不浮誇,不那麼自以為是及輕率武斷、說人壞話。最重要的是學會「謙卑」,千萬不要說自己「征服」自然,因為它依舊在。苦苓認為,「珍惜」,懂得惜物,他笑說,若沒有自備環保筷,是會被其他解說員嫌棄的。

不過,最重要的是大自然教會他「過減法的生活」,一棵樹絕對不會帶著沒有用的葉子,動物不會多長無用的器官,想要的愈少,愈沒有煩惱,苦苓睡二坪多的房間,沒有車子,身上穿的是三條一千元的牛仔褲,腰上繫的是三十九元的皮帶,而他的快樂從那裡來?他說,有求知的快樂,到圖書館借書永遠看不完;接近自然的快樂,因為它不會拒絕你,永遠有新驚喜在等著你;讓別人快樂,對遊客解說生態,對朋友說故事,帶領健行會、讀書會,而且,讓人快樂,自己一定也快樂。多年來,雖沒有收入,但一直從事快樂的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