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一中 階級思想作祟 開破除明星學校迷思倒車 提升教學品質、建立特色 才是正道
報載新北市長朱立倫要打造媲美建中等名校的「新北一中」,目前以國立板橋中學為優先選項。

筆者三十多年前就讀南二中,是台南區第二志願學校,學生素質不差,但因校名關係被認為「二流」;有次搭車上學,兩名婦人批評二中學生不愛讀書愛打架,一中學生成績優秀、品行端正,此時有名背南一中書包的學生,公然在車上吞雲吐霧,一名婦人說「一中的學生,怎會這樣?」另一人馬上說「那一定是二中學生,故意背一中書包,破壞一中校譽」。
另外,有台南女中學生轉述,南女運動會時,校長在司令台上要求學生慎選交往對象,千萬不可和「二流」學校學生來往,所謂的「二流」學校,大家心知肚明。
上了大學,有一社團名為「南友會」,顧名思義應是來自台南區的學生皆可參加,但只有南一中與南女的畢業生才能加入,南二中和家齊女中學生另組「二齊會」。
「一、二中(或女中)」之別,是日治時期的教育「隔離政策與差別待遇」階級思想產物,因而在那個年代,「二」似乎是原罪,似乎是次人一等的象徵
;但如今即將實施十二年國教,鼓勵就讀社區高中,以跳脫明星高中迷思時,卻出現創造明星高中的逆向操作,令人遺憾。
而且,改校名就能提高升學率,吸引優秀學生?別異想天開了,還是努力辦學,發展學校特色,讓學生與家長認同,才是正道。
平埔客(台南市/教育人員)
新北市長朱立倫要打造可媲美建中等名校的「新北一中」,不少高中爭搶「第一」頭銜,但朱立倫傾向以板橋中學為優先選項。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副主任許志銘表示,國立學校校名希望能以地名為主,並避免使用「第一」這種有排類順序的名稱,「校名改成第一,就一定第一嗎?」
的確,建中、雄中及桃園武陵中學等名校,都沒有「第一」之名,為何新北市認為改名「新北一中」,就能有正面的「魔咒效應」?
看看各國知名中學,英國的伊頓公學(威廉王子曾就讀),是政商界名流的母校,安培德私立高中有百分之九十畢業生,升入英國前十名大學,被譽為牛津、劍橋的搖籃,他們有「第一」之名嗎?美國的馬瑞塔斯高中是頂尖高中,校名也沒有第一。
擴大來看,各國知名大學如美國哈佛、耶魯,英國牛津、劍橋,日本東京、早稻田,大陸的北大,甚至台灣的台大、清大等,都沒有第一的稱號,卻有第一之實。
很多學校是以所在地為命名原則,目前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希望高中社區化,更該以社區命名;而且從實際來看,明星高中是自然形成的,是因教學好、有特色、升學率高,不是因名稱有第一。
板中校友、新北市議員王淑慧說「把王淑慧改名林志玲,還是變不了林志玲」,新北市政府該多思考。
王士安(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