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人間佛教讀書會」對當代社會的教化意涵

覺培 |2011.05.08
1523觀看次
字級

讀書目的在於「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點緣,讀懂一顆心。」

讀書會,就是要將人人視為老師,要跟生活結合、讀來歡喜受用的,可以不拘泥於教室,可以走入山林水邊閱讀的終生學習。

--星雲大師

人人是老師

「讀書會,就是要將人人視為老師。」這是星雲大師耳提面命的忠告,更是多年來成功的讀書會員們所具有的必備態度。不只要帶一張嘴來分享自己所閱讀的內容,更要把耳朵帶來聆聽其他人不同於自己的看法。這當中需要「說」,也更要「聽」,傾聽後的思考、整理、歸納,以及生活的驗證,或有觀點的不同,或依體悟而有所反省。但是,要分享就要開口,要開口,就要有人擅於「提問」,而且開口後不離題、不漫談、不錯解作者,也不批評講者的原意,甚至討論到其中的價值核心,與自己的生命起共鳴。對話中,必然有所學亦有所覺,然後感謝所有人的分享,體會「人人都是老師」,這樣的閱讀,如此的聚會,正如同有人形容十個人吃一顆蘋果,每個人只能吃到十分之一,但是十個人共讀一本好書,可以讀到十種以上不同的見解。

感謝簡靜惠女士、陳怡安博士及方隆彰老師,在前輩們的身上學習到讀書會的有效帶領法,他們數十年來推動終身學習,以靈活的討論帶領,讓一篇篇看起來不起眼的文章活了起來。四層次的閱讀、討論、思考、反省、驗證,恰恰與佛教「聞思修證」相應。一個好的提問,啟動了思考,也帶動了生命力。從佛陀跟弟子對話的經典中,或從孔子跟學生對話的《論語》裡,我們不難發現:偉大的智者,以提問啟發學習者的生命,從聆聽打破個人思維的藩籬,重新看待每一個觀念,而「真理」也在每一個正反思辨的過程中,一一被理解、被澄清。

歡喜與包容

然而,讀書會可能會因每個人不同的觀點,不一樣的人生經驗,當然,而產生意見相左的時候。成立讀書會後,即使再好的方法,若沒有尊重大眾的需要,或帶領時容不下觀點的不同,都有可能因此而興致缺缺。讀書會要令人歡喜,除了選材合宜,帶領者的素養尤其重要。一個受歡迎的帶領人,帶領技巧其次,能具備真誠、幽默、風趣、善解、包容、平易近人、善聽諦聽,才是關鍵所在。

一個好的帶領人,若能體會《佛光菜根譚》裡的一段話:「你大我小不爭吵,你對我錯人緣好,你有我無紛爭少,你樂我苦幸福早。」就算遇到不可理喻的人事,也能夠處處迎刃而解。讀書會總部雖然舉辦過無數場次的帶領人課程,超過萬人以上接受培訓,但真正走入社區、家庭、學校,而且持續不斷者,正是以上所提到的素養與特質。這些特質不僅是個人的修養,也是在宗教心性的養成中,日積月累的修行。

感動與收獲

佛法離不開人間,難就難在佛法怎樣讓生活在人間的大眾真正受益。過去的學習往往靠單方面的知識灌輸,聽者來不及消化,聽過了卻不一定聽懂,讀懂了也不一定讀通。講者的內容就算精彩,佛法的道理再有意義,到最後,「佛還是佛,我也還是我。」

近十年來,若沒有自己一步步去執行家師對讀書會的期許,實在很難理解原來讀書會對當代社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更難體會家師推動讀書會的背後令人驚喜的「大悲心」。

一直以來,總部就像催生婆,憑著一股「相信閱讀」的傻勁,一兩個法師,帶著一群群無私奉獻的義工,披星載月地從南到北,從家庭到學校,從公園到社區,從寺廟到監獄,從都市到鄉村,再從台灣到世界。即使皮箱被重重的書本壓得喘不過氣,就憑著對家師的承諾與弘法的熱情,讓讀書會從一個到十個、百個、千個,不知何時,播下的種子竟然如雨後春筍般地活了起來。讀書會的生命力,也在每一個人物的分享中,被發現、被證明。

一路上,我們享受到無數令人雀躍的好消息:不識字的歐巴桑在這裡找到了信心,冷漠的都市人在這裡找回溫暖的人性,學生們找到讀書的樂趣,多年不講話的夫妻願意攜手同圓,憂鬱症的病友竟然不藥而癒,監獄的受刑人痛哭流涕、懺悔不已,左右街坊的鄰居找到了社區營造的好主意,種木瓜的阿里桑會後還會轉讀給又甜又胖的木瓜聽,甚至麻將會轉變成讀書會,婆婆跟媳婦變成了最佳的知己……每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記載著讀書會存在的真義,原來讀書會不僅「化解人我疏離的關係」,「拉近貧富城鄉的差異」,「建立團體的共同願景」,還「創造新時代的生機」。這也讓我再一次地印證家師一生所弘揚的「人間佛教」,從「歡喜」出發,以人生「幸福」為旨趣。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感謝家師六十年來對文化教育長期的耕耘,讓讀者有了各種佛教文化的書籍,感謝所有佛光會員們的支持與響應,讓讀書會不僅有了「書」,更有了願意啟動閱讀的「人」,更感謝全球各道場的法師們提供了最佳的閱讀「地」。在讀書會的推動中,雖然離「生活書香化」的理想還有相當的距離,但是,我著實看到了家師所期許的「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目標,早已經不是口號,而是如滴水穿石地深植在每一位讀書會員們的內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