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不捕捉 賞螢必備守則

羅智華 |2011.05.06
975觀看次
字級

「台灣不只是蝴蝶王國,也是孕育螢火蟲的生態之島」,何健鎔表示,全世界目前大約有2900多種螢火蟲,台灣則有60多種,其中有2種被列入台灣的保育物種,分別是「黃胸黑翅螢」與「鹿野氏黑脈螢」。

何健鎔說,一般人可能會覺得60多種螢火蟲不算多,但若以面積來看,台灣的單位面積螢火蟲密度已經可以算是「名列前茅」,像是面積大於台灣的日本就只有47種螢火蟲,而中國大陸則是120多種、美國則大約為150種。

他表示,除了氣候變遷是影響螢火蟲生態的因素外,人為因素也會干擾其繁衍歷程。現在正值賞螢季節,不少民眾都會呼朋引伴往山裡跑、希望一睹螢火蟲的「廬山真面目」。然而,能看到「螢光熠熠」的生態景象固然是一大樂事,但遵循賞螢守則也是不容忽略。

愛護螢火蟲、人人有責。常帶領保育義工進行野外觀察的吳加雄說,由於觀賞螢火蟲大多為夜間,民眾為了照明方便常會攜帶手電筒前往;因此賞螢守則第一條就是在我們攜帶的手電筒光源上方再罩上一層紅色玻璃紙,以減少對螢火蟲生態造成的光害。

賞螢守則第二條則是「別帶螢火蟲回家」。有些民眾看到螢火蟲在山林裡發出美麗的點點螢光,就會忍不住想把它抓回家好好欣賞一番。殊不知螢火蟲之所以會發光,就是希望藉由發光來吸引「生命中的另一半」,好幫助彼此完成「傳宗接代」的重責大任,因此一旦螢火蟲被人類帶回家後,不但無法順利繁衍後代,也會因為缺乏適合的生長環境而提早死亡。

  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想帶隻螢火蟲回家「當寵物」,未來我們還有機會看到螢火蟲在林間飛舞的曼妙舞姿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