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就近入學調查報告,顯示在相同基測成績下,選擇就近入學高中的學生,三年後參加大學學測的成績,優於越區讀明星高中的學生。
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應是就近入學的學生,可節省交通時間,而住在家裡的學生,有些雖然是越區就讀,但在通車可到的距離,除了便利還可享受家庭溫暖,成績表現當然比較好。
我讀高中時,選擇就讀跨縣市明星高中,每天清晨五點半就起床搭火車,再從火車站走半個小時到學校,即使養成習慣,由於少了一些讀書、睡眠時間,成績的確受到影響;後來父親覺得住宿可省去通勤時間,多念一點書,但得自己張羅晚餐、洗衣服,一學期後,成績未見進步,還是搬回家裡住,繼續通車,因為住在家裡,念書時心情較篤定,成績漸有起色。
不過,教育部的調查似乎沒有考慮城鄉差距因素,住在南投、花蓮、台東等偏遠地區的學生,因生活、教育環境較差,基測的PR值如果較高,還是會選擇就讀城市的學校。
所以,如果就近入學是成績好壞因素之一,建議教育當局應使每所高中均衡發展,以破除明星高中藩籬,讓學生都就近入學。
本榮(桃縣中壢/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