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月經來潮是女孩轉變成女人的象徵,也意味具生育能力,婦科疾病可能找上門。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統計,逾八成女性超過二十歲才第一次看婦產科,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困惑與煩惱,不會尋求專業指導,建議十三至十五歲的青少女就應看婦產科門診,建立健康諮詢管道。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謝卿宏表示,國內女童約小六階段就有月經,面對身體在青春期的一連串變化,多數媽媽都以「自身經驗」教導。統計顯示女學生痛經比率高達七成三,兩成十八歲前已有性行為,這些攸關生長發育的問題,卻不習慣向婦產科醫師諮詢。調查發現多人首次到婦產科,都來經十年以上,甚至產檢才上門。
「女性的健康照護,不應等到年長、疾病發生才開始關注。」奇美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蔡永杰建議,女孩子在十三至十五歲進入青春期,即使身體無異狀,也應看婦產科門診,討論發育狀況、衛教良好健康習慣以及建立正確性防護觀念。
他以青春期的青少女生理變化為例,八至十歲起乳房會先開始隆起,之後陰部開始長恥毛,平均十二歲時開始有初經,這些徵兆太早或太晚出現都是異常,如果在剛發育階段,就與婦產科建立健康諮詢管道,可讓青少女學習正確的健康知識。
婦產科醫學會在北、中、南完成五場「青少女健康照護」的說明會,向婦產科醫師溝通這項觀念,並教導與青少女互動的問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