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光山開山初期,因為沒有瓦斯,典座時是靠著燒柴來煮飯,很多人會好奇,用柴火燒飯,和用瓦斯燒飯,這中間有何不同?那一種比較好吃?在大寮服務的依昌法師表示,用柴火煮出來的飯菜,別有一番清香,這是瓦斯爐煮飯所無法呈現的。
年輕一代很難體會燒柴煮飯的特別之處,滿庭法師說:「以前我們還是學生時,典座永遠是最熱門最搶手的,因為這是供養大眾最好的一份工作,典座的技巧固然重要,但有心供養大眾,怎麼煮都好吃!」然而必須天天早起又耗費體力的工作,要如何調適?滿庭法師笑著回答:「出錯在所難免,我也曾經因為太早起來典座,不小心打瞌睡,讓飯菜燒焦了。結果當然免不了要去跪香,但這也是學習如何從挫折中求進步的方式。」坦然面對學會接受,是修行人動中練心的修持。
此外,早期學院的學生要負責全山大眾的飲食,每日清晨三點半不到,同學就要起身,其中「煮豆(米)漿」是最為辛苦的工作,磨黃豆(花生)、煮豆(米)漿,隨著柴火的加熱,在清晨清冷的空氣中飄散出陣陣的香氣。
然而有時不免攪拌不周,讓豆米漿燒焦了!當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請負責添柴火的同學馬上把火給熄掉,同時負責煮豆米漿的同學,要將最下面那層焦豆(米)漿去掉,然後再重新下鍋,這之中表現團隊的默契,互不責備,但求能在大眾齊心下圓滿完成。
滿醍法師說:「典座的經驗,在我往後的生涯裡有很大的幫助,我從中學習如何危機處理,如何與人相處。」
在大寮緊密的工作環節中細心體會,運用佛法智慧化解諸多的問題和障礙,難怪大寮自古即為祖師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