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 濱海地區最嚴重

呂立翔 |2011.04.29
3590觀看次
字級

彰化雲林沿海一代,由於養殖漁塭與農田灌溉的淡水需求量大,島內既有水源供應量不足,長年仰賴抽取地下水為繼,導致嚴重地層下陷問題。嘉義縣的布袋,甚至在幾年前就出現部分地區路面消失在水平面下,電線杆豎立在水中的奇特景象。近日由於高鐵沿線經過上述地層下陷地區,高速運行對於沿線軌道精密度的要求,使得沿線的梁柱下陷程度監測格外重要,也因此使得部分沿海區域地層下陷問題再次被凸顯。

彰化、雲林、嘉義一代沿海的地層下陷問題,僅是整體台灣水文現況的一部分,事實上台灣地層下陷的區域已經接近全島面積的十分之一。由於部分地區地下水位仍舊逐年下降,除了沿海,甚至向內陸蔓延到部分山區。以此次高鐵雲林站附近的區域為例,從2008年開始監測到的數據顯示,每年下陷速度約達6.4到7.1公分,又以土庫鄉和元長鄉最為嚴重。

嘉義大學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教授蔡東霖表示,部分沿海地區的地下水超抽,導致海水填補進地層中的含水層,除了破壞原本含水層中的平衡之外,部分區域的土壤特質會導致土壤鹽化的發生。以屏東地區為例,海水已經向內陸含水層滲透達九公里之譜,並仍以每年300到500公尺的速度繼續蔓延。

地層下陷的成因可分為自然與人為兩種,自然因素包括了地殼變動(火山爆發、造山運動)、天然外力(地震、隕石墜落)、海平面上升;人工因素包括了礦產採收(石油與天然氣的開採)、地下水抽取、地表載重增加(建築物興建)。

逢甲大學建設學院院長陳昶憲表示,由於地層中土壤的支撐,是透過砂石顆粒的堆砌與水分子所提供的承載力互相支撐,因此當地面上所給予的重量過重時,亦或者震動(例如:施作建築物、車輛經過震動)都可能導致地層些微下陷,皆可能是造成對於地層壓縮的原因之一。然而此類的外力,在地表下水文未被破壞之前,由於水分子會提供足夠的向上支撐力,因此影響所及不深。

但當地下水超抽,導致原本支撐土壤的水分子消失,土壤中的砂石間僅剩空氣時,受到同樣的地表重量與震動,空氣相對容易被擠出,所能提供的支撐力遠弱於水分子,產生所謂的壓密作用,若地層處於黏土層,下陷的情況即會較為嚴重。

地層下陷的區域由於地勢較為低漥,地層的壓密作用削弱地下水層的正常排水作用,大雨來臨時排水功能不彰會導致積水不退的現象,沿海地區則容易有海水倒灌之虞。此外,建築物、橋梁、電塔等基柱,地下水道與管線(瓦斯、電力)等基礎建設,也可能因為地底應力結構的改變,被擠壓破壞,或失去原有的支撐力。海水入侵地下水層所造成的地下水鹹化,將對土壤產生質變,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解決地層下陷問題,蔡東霖表示,目前所採取的策略除了防止地下水超抽,更治本的方式為考量整體水土資源運用的合理性,必須對於地層下陷區域的土地與水資源利用有通盤的規畫,對於抽取地下水相關產業提供水資源運用輔導工作,單純禁止地下水超抽並無法真正解決相關產業的水資源供需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