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讀「ㄓㄨㄛˊ」,這個字有三種用法:
一、當動詞時,解釋為「熏燒」,如「灼燒」。
二、當形容詞,用來形容「明亮」、「顯明」,如「真知灼見」,比喻透徹明確的見解。
三、當副詞用,則有「憂急」的意思,如「焦灼」。
一般常見的錯誤,是把「真知灼見」的「灼」,寫成「卓越」的「卓」,或誤為「用水瓢汲取水」的「汋」,尤其是前者,雖然「卓」也有「高明」、「超越」的意思,不過這個成語仍以「火」部的「灼」為正解!
「灼見」一詞,《尚書》時代即已出現,〈立政篇〉有所謂:「『灼見』三有俊心。」意指周文王、武王這兩位明主能夠洞察賢者的內涵,當時也把「灼」寫成「焯」,二者音義大致相同,卻不曾聽說「灼」可通「卓」,千萬不要搞錯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