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軼事】嘉慶皇帝鬧春耕

常書偵 |2011.04.19
793觀看次
字級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因此,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明清兩朝,每年仲春亥日,皇帝便率百官到先農壇祭祀先農神,並親自下田耕種,以示重農勸稼,祈盼豐年。清代時將明代皇帝親耕往返犁地四趟改為往返犁地三趟,名曰「三推三返」。皇帝親耕完畢後,便會登上觀耕台,觀看王公大臣們耕作。

畢竟,皇帝不是侍弄牲口出身,又是每年只耕作一次,自是生疏得很。為了到時不出醜,也需事先進行演練與「彩排」。當然,親耕的主角是皇帝和牛,缺一不可。皇帝是現成的,但牛的選擇必須高標準,嚴格要求,要層層把關,精選出最溫順、最老實的牛擔任此重任。此外,還要選擇最可靠最有經驗的農民來牽牛。

據《宛署雜記》記載,每次「聖駕躬耕」,地方政府要提前一個月籌備這項國之大典,包括對層層挑選來的數十名經驗豐富的老農進行禮儀培訓,還要搭建一座大型耕棚,供皇帝和大臣們休息之用,並為他們備餐。就是皇帝那「一畝三分地」裡的土,也要經過精心加工,用籮篩過,這樣的細土,犁起來才會比較輕鬆。

清嘉慶皇帝親耕時,偏遇上了世上最「牛」的牛,竟敢和他這位萬歲爺叫板,大發「牛脾氣」。

據記載,嘉慶二十年三月初一,嘉慶皇帝來到先農壇親耕。嘉慶皇帝自以為這點小事,何足掛齒,便沒有搞事先演練「彩排」什麼的,但他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至尊日子,哪裡會馭牛耕地呀。

巧的是,順天府所備的耕牛卻有個脾氣,偏偏不買嘉慶皇帝的帳,它可不管什麼「真龍天子」和「君無戲言」,你叫它往東它偏往西,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牛眼裡從來沒有什麼天子與農夫之分,牛脾氣一上來,死活不肯耕地。

嘉慶帝對膽敢抗旨的大臣慣用的「革去頂戴」和「斬首示眾」等殺手←根本派不上用場,只好下旨更換耕牛。可是換上的這頭耕牛仍是個目中無皇帝的種,亂踢亂跳攏不住,和嘉慶皇帝對著幹,無法駕馭,還真是牛膽包天了。

御前侍衛一見這牛要出皇帝的醜,十餘人急忙上前護駕助陣,對牛採取強制措施,這才勉強耕了三個來回,累得嘉慶帝氣喘吁吁。

嘉慶帝雖然勉強完成禮儀,但龍顏不悅,非常生氣。他登上觀耕台,看睿親王、克勤郡王、慶郡王和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的大臣耕地。結果,這三王九卿所用的耕牛,也都有「牛脾氣」,不服從指揮,那些御前侍衛卻袖手旁觀,不肯上前幫忙了。結果,耕牛四處奔躥,王公大臣個個衣冠不整,狼狽不堪。

一場親耕禮,險些讓牛給攪了局。嘉慶皇帝站在觀耕台上,不說龍顏大怒吧,也算得上「肝火上升」。

回宮後嘉慶皇帝就向內閣發了上諭:「耕耤為劭農大典,順天府供備牛隻,平時不勤加演習,玩忽從事。著將專司供辦之大興縣知縣沈守恆、宛平縣知縣張洽俱先行革去頂戴,交部嚴加議處;順天府府尹費錫章系專轄之員,著交部嚴加議處……所有此次一切例賞,概行停給。」

嘉慶皇帝治理不了牛,但對治理官員還是很有辦法的。出了此硬招,果然第二年再無此等事情發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