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人壽擔任區經理的程筱芳,參與文向基金會和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合作的義工培訓計畫之後,生活有了微妙變化。
模擬體驗
產生同理心
「基金會帶我們到松山日照中心模擬體驗老年生活,平常的我們無法想像年老的狀況;不知道老花眼多難認字,加上景物黃黃的、從事精細的事變得困難。那天我穿戴特殊用具後,吃飯會抖、爬樓梯要人扶,突然發現,那樣的我,除了生活變得麻煩,脾氣也特別大,動不動就咆哮,甚至大喊『我放棄了!』」服務結束後,程筱芳思考很久,彷彿突然能體會媽媽的不便。
程筱芳說,老人會碎碎念,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很多年輕時可以做的事,現在都做不了,所以容易情緒不佳。若周遭人都不能理解,甚至斥責他們動作慢、糊塗、健忘、辦事手腳不俐落,可想而知,他們的心有多難受,「那天扮演老人的我,深刻明白,在我說放棄時,若身旁的義工不給我鼓勵,反而罵我、嫌我笨,我的內心一定會受傷。」
模擬體驗只有一天不到的時間,雖然保險業的外勤沒有義工假,與內勤員工工作形式不同;擔任一天義工,就會少一天衝業績的機會,但程筱芳認為,這個經歷無疑是震撼的!比買禮物給養老院的長輩、陪他們聊天的體會還深。
耐心以對
增進親子情
程筱芳覺得,在沒當義工前做的關懷,只是純粹接觸弱勢,無法體會對方的真實感受,只有體驗過、服務過才真的知道。
回家後,她看到家人對七十五歲的媽媽說:「怎麼走這麼慢啊?動作快點好不好!」這類的話,就會想到,對老人應該要有耐心。程筱芳也想起,過去頂撞父母是因為不了解他們的想法,而人一旦有了耐心,與父母的關係就會變好。
程筱芳想通很多事,例如:為什麼義工在與長輩相處時,都會說:「阿嬤,妳好棒!阿嬤,好漂亮喔!」因為他們真的需要被鼓勵。現在,她為媽媽添購手指不靈活也方便撥打的電話機,還把藥袋的字放大……,種種改變,只因為上過一堂義工訓練。
程筱芳笑說:「這種體驗比業務需求的課程還容易體會,很不可思議!為人著想、服務有需要的人,真的會讓人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