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藥性嚴重 醫院濫用 容易購買 過度信療效 未達療程就停藥 都是原因 須多管齊下減緩惡化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由於濫用與誤用抗生素,致使每年有數十萬名病患因抗藥性而不治,全球正瀕臨普通感染卻無藥可醫的窘境,「後抗生素時代」即將到來,WHO呼籲,必須採取緊急行動,小心使用抗生素,減緩抗藥性問題惡化。

而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是抗藥性相對嚴重的地區,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發現國內常用來治療呼吸道感染的一線抗生素「安比西林」,有七成一的門診患者會產生抗藥性,學者專家呼籲,各界應正視抗藥性的問題。
翻開世界醫療史,被譽為「仙丹」的抗生素,一代接一代的研發,推陳出新,獨領風騷數十載,雖救人無數,卻也留下抗藥性後遺症;醫界推測,除了醫院濫用,由於口服抗生素在藥局即可購買,也是造成抗藥性嚴重的主因。
然而,把問題歸咎於濫用,也不盡公平,民眾太過相信所謂「新一代」的療效,甚至以為劑量與效果成正比,都易造成「誤用」。
抗生素的治療有一定療程,就醫病患而言,遵醫囑是最高指導原則,但民眾對抗生素一知半解,舉例而言,醫師處方七天藥量,病患吃了三天,「感覺」好了就自動停藥,殊不知,沒有症狀不表示已治好,殘存體內的病菌整軍待發,以驚人的速度複製,伺機發動另一波攻擊,且破壞力更甚以往,抗藥性於焉產生。
因而,除了對抗生素採嚴格管制措施,相關單位也須宣導用藥知識。
此外,前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長蘇益仁語重心長表示,醫師要自律,不應該接受廠商招待甚至拿回扣,避免助長抗生素的濫用。
不諱言,過去抗生素的使用確實存在一些惡習陋規,嚴重扭曲醫療生態,既傷害醫師形象,也讓全民付出代價,今天,若還有這種情事,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台灣醫療因全民健保,已逐漸走向商業化,影響所及,醫療行為經常被檢驗,消費者(病患)也可「討價還價」。醫師處方若是求「好」心切,就算藥物劑量太過或「喜新厭舊」,可以理解,但若基於個人利益考量,受藥商左右,那是醫德的瑕疵,勢必受到批判。
抗藥性問題全球都有,台灣尤其嚴重,蘇前局長的憂慮若非「空穴來風」,衛生署難辭其咎,應該檢討的是,目前抗生素的健保給付價是否太高,造成暴利,才讓藥商有操弄空間,導致醫德沉淪。
平心而論,抗生素抗藥性是歷史因素與多方缺失的累積,絕非單方面問題,因應之道,務必要多管齊下,才能減低衝擊。
魏杏林(雲林北港/醫藥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