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巨人楊秋興

賴台生 |2011.04.10
714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一筆字墨寶「中道」高掛楊秋興辦公室會客室正中,前高雄縣長楊秋興端坐大師墨寶下,語重心長說出此次訪問大陸後的心聲—「看看人家,想想自己」、「面對現實、和平相處、穩定發展、經貿往來」、「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加強交流、和平互利」、「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人稱「五顆星南方小巨人」的楊秋興,退出民進黨後,跳脫政黨的包袱,以全新的視野、中道的角度、人道的關懷,提出個人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希望為台灣人民開創美好的道路。

「大陸發展快速、變化大,台灣不但要正視,民進黨的大陸政策也要改變,至於兩岸未來應多交流,台灣要有自信。」楊秋興憂心忡忡的表示,大陸過去十年致力於發展經濟,但台灣卻因為政治問題而停滯不前,兩岸此消彼長,台灣不能再蹉跎、內耗了!

一趟大陸行

驚見發展差異

去年大高雄市長選舉失利後,楊秋興沉潛、休閒但不忘關心台灣的政治、經濟、兩岸問題,三月初赴關島旅遊考察,三月二十日至二十九日,楊秋興以「務實交流、和平共榮」為主題,前往中國大陸參訪,除走訪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與國台辦主任王毅、海協會長陳雲林、上海市長韓正、南京市長季建業等對岸高層人士會面,應邀到南京大學專題演講「工程師的政治實踐」,還前往宜興、嘉善、平湖等二、三線城市,參觀台商企業,並與台商座談,聆聽台商心聲,希望從不同層面了解大陸現狀。

土木工程出身的楊秋興對建築及城市規畫頗有興趣,在北京參觀北京七九八文創園、北京市規畫展覽館、前門大街、鳥巢、水立方、中關村科技園區、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在上海參觀洋山港、上海城市規畫館、文創特區;在南京句容參觀台商工廠等。楊秋興表示,大陸進步快速讓人很意外,一線城市已經領先台灣,連二、三線城市都在起飛。「高雄比起上海停滯二十年,台灣再不努力真的不行」。

楊秋興以古老的北京能接受現代新潮的建築、上海願景館規畫到二○二○年、南京為舉辦二○一四青年奧運而將機場高速公路由四線道拓寬為十二線…稱許大陸城市首長有前瞻、執行力強、格局大,對市政熟悉、深入。他呼籲昔日民進黨朋友不能刻意迴避赴大陸交流,應該多去看看、了解對岸的發展,「不要躲在屋子裡,要務實對待大陸的發展。」別再操弄意識形態,也不要給別人「亂扣帽子」。「大陸是世界最大的工廠,也是最大的市場,大陸的崛起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民進黨如果不能正視大陸現況,只知矇著眼高喊愛台灣,如何能帶領群眾正確認識大陸、正確了解兩岸異同?」

擱置政治

經濟合作求共榮

針對外界擔心兩岸交流頻繁後,台灣會被中共統戰,尤其是中南部民眾擔心兩岸交流是「慢性麻醉」、是「糖衣毒藥」,是掉入中共的統戰陷阱。楊秋興的看法值得各界深思: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是主權獨立國家,兩岸都應面對這個不爭的事實,台灣的自由、民主、開放、人文素養、創意等軟實力超越大陸,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不要擔心與大陸交流。

楊秋興強調,台灣社會目前對大陸要有務實的心態,以發展民生為主,應該「經濟多一點、政治少一點」,台灣才不會繼續內耗。兩岸應該「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在文化、農業、觀光、防災等領域開展交流,加強合作,有爭議的部分,一時之間無法圓滿解決的事先放一邊,留給後代子孫去處理。至於兩岸的政治分歧,楊秋興認為兩岸應禮尚往來、和平相處、多交流、多溝通,雙方相互了解,兩岸才會和平共榮。

「大家都在拚經濟,民進黨卻是在拚政治!」面對即將到來的立委、總統選舉,民進黨又搬出「顧台灣」、「守護台灣」、「愛台灣」等意識形態的口號,楊秋興語帶憤慨地說「愛台灣不是民進黨的專利,阻礙別人愛台灣是不道德的」,「為牟取個人政治利益,昧著良心操弄主權、族群的政客,簡直就是禍國殃民」。

楊秋興返台時舉高雄停滯二十年沒發展為例,「上海不到二十年突飛猛進,高雄一九九三年成立捷運局,至今捷運只做了三十多公里,上海捷運已做了四百多公里,至二○二○年可逾一千公里。」娓娓道出到大陸親自見證大陸經濟起飛和雄厚的實力,楊秋興呼籲中南部民眾,大陸已非吳下阿蒙,在位的民進黨中南部地方首長,應挺身投入兩岸交流,以促進其執政地區民眾在兩岸交流中的利益。

雖然大高雄市長選舉失利,但是楊秋興不因一時的挫敗而灰心喪志,也沒有受到少數人的雜音而迷失方向,他決定先休息、充電學習,並成立「楊秋興辦公室」,等待摶風而立、鷹揚萬里的契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