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健保局去年公告調高公私立醫院健保床比率,經過半年輔導期,僅剩台北榮總、奇美等七家醫院未符標準,估計全台從本月起新增逾兩千床健保床的容量,病患可因此減少差額負擔的支出。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曾調查「十大醫療民怨」,其中以「等病床」是病人痛苦指數最高之一,主因是許多醫院的健保床不足。為解決這個問題,健保局去年九月修正並公告健保醫事服務機構特約管理辦法,明訂公立醫院的健保床比率應達百分之七十五,私立醫院需達百分之六十五。
健保局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表示,經該局半年的輔導,發現大多數醫院均已符規定,只剩台北榮總、台中榮總、高雄榮總、成大醫院、台南奇美、台北台安和花蓮門諾等七家醫院未達標準。面對健保局祭出罰款處分,都已提出改善計畫。北榮表示,將努力改善,希望能在兩年內達成健保局要求。
台大醫院主管表示,為避免醫院需為更改硬體而大費周章,忍痛把一百多間兩人病房挪為健保病房,西址病房已全數是健保床,另考量部分血液腫瘤科病人住院時間較長,也有部分東址的病房改為健保床。振興醫院和新光醫院也多半仿照台大,把部分兩人病房改為健保床,由於健保床不能向病患收取差額,於是把原來兩人房的電視、電話或沙發移開。
健保局估計,在調高健保床比率後,全台可望至少增加兩千床健保床的容量,期能有效紓解一床難求的問題。但醫界則為此暗自叫苦,台大估計一年營收將減少九千萬至一億元,其他醫院也擔心盈餘銳減,正努力開發自費醫療來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