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專訪】台東馬偕醫院小兒科主任游昌憲,從小到大都在台北生長,然而,一次借調到台東的機緣,他發現台東竟然沒有小兒心臟科醫師,他毅然絕然留下來,不只服務就醫的病童,還跑遍國中、小進行心臟篩檢,也讓他今年獲得「台東青年」以及「瑞信兒童醫療貢獻新銳獎」肯定。
游昌憲的台北老家在現已拆除的中華商場,一路念建中、陽明大學醫學院,在台北馬偕醫院取得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資格,由於醫院有支援分院的制度,經抽籤而舉家到台東,原本兩年後即可調回台北,但他因為看到在地的醫療十分缺乏,想留下來替台東人做些什麼,現在他可以說已是道地的台東人。
因為經過心臟科的訓練,游昌憲有能力做介入性的心導管檢查與治療,讓病童不需要舟車勞頓轉院;遇到需要開心手術的患者,也可以商請總院的外科醫師來執刀,但後續的照護工作,依然由游昌憲一肩扛起。事實上,這些醫療措施都是從開始坐鎮台東才有的,雖然出發點是為了病童好,但家長長期以來對在地醫療的信心不足,他每每勸說病童留下來治療,都得面臨父母要求「掛保證」的壓力。
游昌憲檢視當地醫療資料,發現台東的心臟病童盛行率遠低於台北等其他縣市,這意味著台東小孩比較健康嗎?他擔心恐怕是因就醫不如台北便利,許多孩子可能不知罹患心臟病、沒能及時治療而早夭,因此他決定主動出擊,跑遍全台東一百一十七所校園,對小一、小四以及國一生進行三階段心臟病篩檢計畫。
這項篩檢計畫非常耗時間,每年九至十二月,他與夥伴做第一階段初篩,透過心電圖、心臟聽診找出需要觀察的孩子,十二至五月做第二階段複診,對極可能有異常者,再安排到醫院做超音波、心導管等第三階段檢查。他一周至少要花兩天奔波於狹長的台東鄉鎮,長期勞心勞力,使得年僅四十歲的他,已清楚可見斑斑白髮。
「我的身分證開頭號是V
!」他以台東人自豪。認同並努力為台東這塊土地付出,讓游昌憲今年獲得「台東青年」肯定,他說自己不只想替心臟病童服務,還想分析台東十大死因資料,找出如何減少孩童傷亡與發展遲緩的問題。他笑稱自己是台東的一個小醫師,想貢獻的心卻很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