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把霸凌消弭於無形?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左)與教育部長吳清基肯定星雲大師推動三好運動,可以讓校園零霸凌。圖/人間社記者陳秋玉
【人間社記者陳秋玉台北報導】佛光山台北道場二日的「生耕致富專題講座-親子教育論壇」上,教育部長吳清基等十三位教育專家,分五個階段與近千位聽眾,深入探討教育的根本,度過知性的一天。
「如何把『霸凌』消弭於無形?」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化解霸凌事件可推行童軍的日行一善,他肯定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推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讓孩子體悟終生學習的生命教育,可讓校園「零」霸凌。
對於「如何深耕品德教育」,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林火旺指出,人生的價值就是道德觀,他認為,「言教」是講道理的哲學思考,啟發孩子累積品德,就是最好的財富。
嘉義大學研究所所長姜得勝認為,品德教育應從「公民與道德」的認知做起,建立道德的根基,才是根本之道;殷光華老師表示,孝順的孩子不會變壞,霸凌的行為不會發生在孝順孩子的身上,所以他非常認同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運動在校園落實。
「如何才能與時俱進的因材施教
?」議題中,教育部國教司司長楊昌裕引用孟母三遷的典故,強調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他認為,陪伴孩子成長,讓孩子有信心,不要迷失在名校的抉擇上,允許孩子有冒險與探索的本質。
生活作家游乾桂表示,教育不是把孩子推向醫學院當醫師,而是要有華佗的精神;他說,只要給孩子立足之地,孩子就不會變壞。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陳李綢認為,太能幹的父母只會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她呼籲家長給孩子成長空間,讓孩子有勇氣面對坎坷的人生。
台北道場「生耕致富專題講座—親子教育論壇」,一天五場次的精闢演說,讓聽眾熱烈詢問教育問題,講座欲罷不能。當天尚有白曉燕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麗珍、杜耳學習發展中心執行長邱耀德、耕莘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曲慶浩、研揚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楊煥晨、技嘉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周麗華等貴賓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