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山

慧傳 |2011.04.03
4010觀看次
字級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微曦的清晨,信眾朝山悠揚的佛號聲,一句一句地迴盪在佛光山,在寧靜的清晨特別引人悠思……這是佛光山每周日清晨風雨無阻所舉辦的朝山修持。

朝山修持 禮懺報恩

朝山是佛教諸多修持法門的其中之一,相傳早在中國西漢時期就有虔誠的佛教徒以一步一拜或三步一拜的朝禮方式,到名山大寺向佛菩薩進香以懺除罪業或還願。清末時,虛雲和尚為了報答雙親的養育之恩,曾於四十三歲時(光緒八年)從普陀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朝禮五台山,歷經三年圓滿。

佛光山為了增進佛教大眾的信心,加強信眾感情聯繫,縮短南北距離,以達到淨化人心,特於一九七四年九月發起組織「佛光山朝山團」,每星期都定期由台北組團回山朝山禮佛,朝山期間除至各殿堂巡禮外,並有佛學講座等,以提升信眾的信仰層次與精神內涵。二○○六年五月十六日佛光山開山四十周年紀念的日子,就是以「朝山禮佛」做為開山紀念的起跑點,不但回歸佛教修持根本,也呈現佛光山四十年前後「一以貫之」的宗門思想與行佛意義。

四十多年來,由於各別分院的增設,朝山團回山次數也隨之增多,每月、每星期,定期、不定期的朝山活動,參加的人數少則數百,多則數萬,總不斷在增加中,朝山已成為本山例行活動之一。不僅接引廣大的信眾進入佛門,同時也為佛教帶來朝氣,使佛教走入人群,走向社會。

淨化人心 帶動學佛

南海觀音文教基金會在吳天池會長的帶領下,連續十八年舉辦朝山活動,有不少成員都是全家一同參與。基金會祕書長陳重耕表示,每次來佛光山除了朝山禮佛外,在巡山禮聖中看到接引大佛巍巍的矗立,心裡直發願有能力要照顧更多人,並將佛法融入生活當中。

「有生之年只要能好好活著,每年一定要到佛光山去朝山。」傷殘的朋友們參加由守慈傳統整復保健中心發起,高雄市芬多精身心障礙關懷保護協會、高雄市傷殘服務協會、紅十字會慈暉園等團體協助下,已連續五年前來參與朝山活動。即使行動不便,在義工的協助,這群身殘心不殘的勇士,發願踏遍佛光山每個角落、挑戰人生的極限。

為慶祝父親節,普門中學特別舉辦「朝山拜佛感恩祈福活動」,由蔡國權副校長帶領八百餘位師生前來朝山,為父親及家人祈福消災令身心安樂。簡妤珊同學說,在朝山時想到父親辛勞的身影,內心非常悸動,發願以後要更孝順爸爸、成績要更好。更有來自高雄碩大補習班、佛光幼童軍與童軍等團體積極參與朝山。

朝山修持為何廣受大眾歡喜而積極參與?在《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四中記載,能恭敬禮拜如來的人,可以獲得五種殊勝功德:形像端正、妙好音聲、財寶豐盈、生長者家、得生善處。

各界參與 法喜充滿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也曾開示朝山殊勝功德:可廣結法緣、消除業障、折伏我慢、增進道心。因為朝山禮拜雖是「拜」在地下;但人格尊嚴卻因禮拜而昇華;所謂修行不外「隨緣消舊業,增進福慧」。但業障深重,若不經一番身心磨練,何得消除?因此,以身心合一,五體投地,三步一拜的朝山方式,最能啟發清淨心;藉由恭敬拜佛,身心的懺悔,來滅除罪業,所謂「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來自香港的沈瑞鶯,曾與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銅鑼灣分會一同來到佛光山參與朝山,她罹患類風濕關節炎,全身關節長期發炎,她擔心自己能否順利完成朝山。朝山過程中當她體力不繼,手腕和膝蓋疼痛之際,便默默祈求佛陀加被,當下直覺體內像是有股力量生起而順利完成朝山。

桃園李轉耀小姐,正值雙十青春年華時,喉嚨莫名其妙的發不出聲來,母親帶著她遍訪名醫,花費了龐大的醫藥費,卻不見起色,像啞巴一樣,無法說話。

經鄰居邀請想至佛光山參與朝山,但母親因怕她學佛而堅決反對,並提出條件:「佛祖如果真有靈感,可以讓你去,唯一的條件是要把你的喉嚨治好,要不然就不准去。」她深信佛菩薩會幫助她,於是排除萬難向母親爭取到佛光山朝山。在朝山過程中,她心中不斷地跟佛陀訴說心願,希望自己喉嚨能恢復正常酘酘初次朝山的她,竟看到大雄寶殿的佛陀從蓮台上走下來,伸手直入她的喉嚨,左挖右挖……終於掏出一團黑色的髒東西。當時她害怕得又哭又叫,香燈師父以為她的精神異常,趨前關心,她轉述剛剛佛陀為她治病的事情,這時她恍然發覺自己居然可以正常說話了!

功德殊勝 感應道交

諸多的感應讓大眾生起信心!所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藉由朝山學習菩薩大慈大悲、大智慧、大願力外,更能與佛交流往來,與佛接心,拜出佛的意義、慈悲、莊嚴與智慧,進而啟發我們人人本具的佛心,同時回歸人間佛教的實踐、積極面。

在行佛的當下,飲水思源,不忘初心。相信從朝山禮佛中,可以讓所有參與者拜出和諧、信心、平安、健康、幸福、清淨、智慧,同時亦步亦趨朝向福慧雙運的成佛大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