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人生

邱愉 |2011.04.03
1219觀看次
字級


「攝影最容易讓人感受到無常,世間到底有多無常?」三月二十七日在福慧家園共修會第四季最後一場主題講座上,由福慧家園住持慧昭法師和五位與談人,透過攝影,用繽紛的影像和大家分享如幻人生中的人間事。在會場前方兩旁的大螢幕上,播放著與談人抓住的瞬間感動畫面,讓聽眾彷彿身歷其境。

與談人青樺國際婚紗企業董事長蔡青樺表示,自己不會攝影,但生命卻跟攝影結下不解的因緣,二十年前因為攝影認識夫婿蔡榮豐,先生的攝影創作,給了她發心、結緣的契機,進而因為攝影而回到佛光山這個法身慧命之家。

蔡青樺敘述蔡榮豐在台灣經歷九二一重創,四十一位外國僧侶主動到台灣以環台行腳為台灣祈福,四十天全程跟拍、多少次的眼淚模糊鏡頭,記錄了法師們的平靜、悲憫、尊貴行儀和行腳造成的傷痕,留下令人震撼卻珍貴的影像見證;也帶來星雲大師用心寫下的一筆字書法展,在北京造成的轟動、讚歎與感動的影像紀錄;以及周杰倫和林志玲去中國大陸拍《刺陵》的第一手影像資料,讓大家驚嘆連連。

人間通訊社記者莊美昭,將自己多年來,在道場和佛光山上所有拍攝的感動和成長與大家分享。「沙龍照搶眼,但不耐看也不持久,拍下的照片要具有歷史價值。」莊美昭表示,在攝影協會和佛光山拍照,最大的不同是:在協會裡只能拍美美的照片,但在佛光山卻可以留下歷史。

例如:在佛陀紀念館的禪淨密三修法會,居高臨下拍攝雖然害怕,但眼前的莊嚴美景卻戰勝了恐懼,留下了轉眼即逝的美麗畫面;能夠在信徒香會的清晨、朝山的莊嚴佛號聲中,抓取住天空瞬間的美麗和大眾虔誠的信仰,都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而望家攝影社的周學忠,從父執輩就開始替佛光山拍攝團體照,他表示,常遇到很多趣事和不可思議的事情。如拍攝團體照最怕遇到下雨天,有一次原本還在擔心天氣不好、思考若是下雨怎麼處理?沒想到轉個彎天氣就放晴了。

周學忠建議:拍團體照時,家族人多很容易被擋住,因此照完以後要「洗牌」一下,再多拍一次;而且照相要生活化,不要想太多,並且要了解自己的相機,就像眷村改建時,如果在眷村長大,不隨手拍下自己的生活環境,往後如何為子孫講述自己曾經的生活?

攝影老師洪夙慶在台北道場社教館教學已經一年多,在道場的學生和外界最大的不同是:道場的學生在學習態度和互動上的感覺是很不同的,當自己提出問題後,學生會提出更多的問題,自己反而會被學生所感動。

在拍攝上,洪夙慶拿自己的照片作品為範例,指出照片可以傳達出不同的意境,也建議與會大眾:要出門去玩、去拍照是件很開心的事情,但在準備攝影工具的同時,千萬要記得「電池一定要充電」。

佛光山電視中心的妙至法師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電視新聞是講究時效性的,因此攝影工作對我有兩種考驗,一個是無我,另一個是體力。」妙至法師表示:新聞攝影需要站在前端衝鋒陷陣,然而站在台前拍攝是很顯眼的,但是為了要拍出大家美好的一面、讓節目更好看、讓新聞更活潑,因此要訓練自己的無我觀;而訓練體力則是因為扛著攝影機、佛光山很大,有時一天有三、四則新聞,從早上拍到晚上、剪接、過帶、寫新聞、配音,做完以後剛好天亮,趕上播出;因為人手不足,當新聞時間重疊時,常會錯過重要的新聞畫面,此時就會希望自己是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

最後慧昭法師結語勉勵大家:學習攝影要不怕失敗、勇於嘗試,所謂「沒有天生的釋迦、自然的彌勒」,學習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沒有付出不可能傑出,沒有投入不可能深入,沒有磨練不可能熟練,不要怕失敗,要多練習、多拍、多看、多請教,作品要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有批評才會有進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