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善醫者,先醫心。」戴裕霖在看診時,他興起一個念頭:「我不想當一個讓病患聚到固定的地方,集中讓我看病的醫生,我想認識患者,想和他們更親近!」所以他離開據點,實施育幼院童「家訪」計畫。
當地的育幼院,收容父母雙亡或單亡的孩子,也許親人健在,但卻窮得無法受教育,甚至無法生活,所以戴裕霖一一家訪,教育五十一個院童與家屬衛教知識。院童的生活環境刻苦,戴裕霖坐在牆角、枯木上和他們說話,抄筆記的同時,也用拍立得相機合影,將照片留給他們做紀念。
「他們很熱情,也很感恩,這讓我覺得收穫很大。雖然他們不富裕,但仍不吝嗇送雞、蛋和蔥表達感謝。」孩子的志向同樣令戴裕霖敬佩,「他們說,未來想當醫師、老師、傳道者,因為這三種職業可以幫助很多人、影響力夠大。」
這趟不在原訂計畫裡的安排,讓他明白,醫生就該放低姿態,貼近病人;認識病人的生活處境,是很重要的一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