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強震引發核災危機,台灣民眾也跟著升高憂患意識,不少人搶買碘片、食鹽以防輻射汙染;但提醒民眾,碘片是處方用藥,須由醫師評估服用,過量恐加重甲狀腺患者病情,而孕婦不當使用,更可能讓胎兒受影響。
碘是一種微量元素,主要存在於海帶、海苔中,碘片是碘化鉀的通稱,只要使用量足夠,在服用三十分鐘後,其中的穩定碘就會蓄積甲狀腺中,阻止放射性碘進入甲狀腺。放射性碘由曝露環境吸入到甲狀腺約需十到十二小時,故在吸入後三、四小時內服用碘片,可阻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放射碘。
核子事故發生時,若大量放射性碘經由呼吸道進入體內,將傷害甲狀腺功能,日後可能罹患甲狀腺癌。所以服用碘片可減少上述情形,但須注意,碘片對核子事故釋放的其他放射性物質並無保護作用。
碘片的服用方法:成人每日一錠(一百三十毫克,含穩定碘一百毫克),孕婦及三至十二歲兒童每日半錠(六十五毫克),未滿三歲兒童每日四分之一錠,應於飯後三十分鐘內服用,每次服用間隔二十四小時;連續服用不得超過十日,碘過敏者也不可使用,至於甲狀腺患者、孕婦及新生兒,應遵照醫師指示服用。
少數人服用碘片後,可能出現皮膚疹、唾液腺腫大、金屬性味覺、嘴巴或喉嚨有燒灼感、牙齒和牙齦酸痛、類似感冒症狀、胃不舒服和下痢、頭痛、流涎等不適,多半在停藥後會消失。有人則有較嚴重的過敏症狀,如發燒和關節痛、臉和身體腫脹,甚至呼吸困難,應立即停藥就醫。
建議民眾除了碘片,也可食用含碘食物來防止輻射汙染,男性每天碘的建議攝取量一百二十至一百六十五微克,女性一百至一百一十五微克。一般新鮮海帶一百公克含碘二百微克,海魚、海貝類一百公克含碘五十至八十微克,乾昆布一百公克含碘二萬四千微克。
(作者為耕莘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 樊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