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美美與阿豪結婚七年左右,婚後第三年,阿豪與美美開始因為一些生活習慣的不同而衝突,阿豪一直希望美美能配合,一開始只是些微的爭執,但沒多久變成激烈的爭吵,美美在此過程中心力交瘁,想與阿豪離婚,但阿豪不願意,她想問,在此種情況下,他要如何與阿豪相處?
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教授葉紹國詳解:結婚是藉由情感的黏附,讓兩人立下盟誓。它讓人有機會重新檢視自己的目標、建立新的習慣、擴展新的人際網絡、協調出雙方都能接受的生活方式,因而成為人生重大的轉折點。由於兩個人性格不同,成長背景、經驗互異,衍生不同的生活習慣,婚後往往必須不斷磨合,磨合過程難免有爭執,如何適應、解決,要靠雙方的配合努力,這是共同的功課。
爭吵是衝突的一種溝通方式,可增進相互的了解,爭吵而不肯離婚,表示婚姻仍可期待。但是爭吵要能解決問題,需要講求方法。原則上,首先要選對時間、場合,讓彼此能夠把造成困擾的習慣列舉出來,並說清楚希望對方配合的行為是什麼。
其次,感到困擾的一方需明示困擾的大小,而行為的一方需表達改變的難易,以便磋商期待改變的順序,原則上要從容易改的、願意做的或引起困擾大的開始,然後逐步及於較難的或困擾較小的。當舊習慣愈少見而期待的行為愈多時,個人就有更大的信心、決心去改變舊習慣。
溝通是技巧更是藝術,過程要真誠理性,要和順謙卑的傾聽對方的心聲,自己的話語要簡單明確,能用幽默的方式更好。表達時多用「我覺得,我……」,少用「我認為,你……」,要集中注意當下所談的,不可岔開問題。所做的決定須配合雙方的需要,小目標要扣緊大目標,千萬不要想贏過對方或翻舊帳、揭瘡疤、踩痛點,免得情緒失控,模糊了焦點。一旦達到共識,只要有接近期待的行為出現,另一方就要不吝於給予稱讚或肯定。
以上原則雖好,但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完全的解決,甚至有些習慣固著很深,即使是自己明知不好也未必立即就改得掉。因此,即便彼此都有誠意配合改變,也需要時間分階段完成,所以要有相當的耐心等待。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在親密關係中難免求全,但是寬恕與包容絕不可少。所謂夫妻之間的恩情,也包含對對方缺點的理解與包容,夫妻情感愈深厚,容忍與改變的動力也愈大。改變習慣需要相當的自我克制力,過程很辛苦,卻可以形成大幅的人格成長,夫妻情感也會更加篤厚,是人生的重大成就之一。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女人一○四免費法律諮詢暨心情協談專線」:(○二)三三九三三五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