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活飲食觀】神經保健第一堂課

黃建勳 |2011.03.25
1709觀看次
字級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的退化性疾病,症狀包括顫抖、步履僵硬、運動緩慢及姿態不穩。病人往往傾向前屈的動作,走路時有起步和轉彎的障礙,並出現典型的小碎步。有些患者臉部表情會變得僵硬,或是音色單調、言語不清,甚至吞嚥困難,也有人會合併失智的現象。

巴金森氏症的治療包括症狀控制及延緩惡化。常用的藥物以增強多巴胺的作用為主;外科則以蒼白球和丘腦切除術,或是腦部深層刺激術來改善症狀。但整體而言療效並不令人滿意,許多患者的病況往往會逐漸惡化。

有人形容巴金森氏症患者,好似將靈魂囚禁在自己日漸陌生的軀殼中,可說是所有老人的夢靨。近年來有關營養學方面的研究,已經可以連接蔬食與巴金森氏症之間的關係。

巴金森氏症在歐美國家的盛行率較高,但在中國偏遠地區及日本人民的盛行率就相對低很多。因此學者提出一種假設,認為蔬食可以保護人們避免得到巴金森氏症。其可能的機轉為蔬食中某些胺基酸及飽和脂肪較少,蛋白質也較適量,因此可減少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和增加熱擊蛋白質,進而保護神經細胞與其他組織免於各式各樣的傷害。

人體的熱擊蛋白質具有協調多種蛋白質互動的功能,會因壓力(例如: 感染、發炎、運動、中毒等)而增加。學者認為蔬食可能是透過熱擊蛋白質,來延緩各類神經系統疾病所導致的神經元死亡。也有研究證實熱擊蛋白質可避免類澱粉在腦細胞堆積而保護神經元。

蔬食除了可預防巴金森氏症,在治療方面也有效益。由於巴金森氏症係因缺少多巴胺而造成動作障礙,而左多巴藥物正是多巴胺的前驅物質,它可以通過腦血屏障,在腦內與酵素結合而形成多巴胺。巴金森氏症患者如果飲食中攝取大量蛋白質,會阻礙左多巴的吸收,蔬食可以避免蛋白質的過量攝取,因此能增加左多巴進入腦血屏障而提高療效。

此外,巴金森氏症病人的主要死因為心血管疾病,所以建議巴金森氏症的病人採用蔬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讓患者獲得神經系統以外的益處。

總之,健康的飲食,尤其素食,含適量的蛋白質,且飽和脂肪和某些胺基酸較少,可幫助巴金森氏症的病人改善病情。而且素食沒有膽固醇,也能減少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低脂素食還能幫助控制體重、預防便祕,為身體帶來更健康的結果。所以是一舉數得,可謂是神經保健的第一推薦飲食!

(本文摘自博雅書屋出版《關鍵飲食》)、(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