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歷史上有許多傑出的比丘尼,不論印度或中國,有為眾生請轉法輪者;有自伸廣長舌宣說妙諦者;有以慧光破除諸闇,慈悲濟度沉溺者,比丘尼的貢獻,使二千五百多年的佛教增添無比光彩。在中國史書中記載女子出家學佛的,從晉至梁有七十四人,而以釋淨檢為中國第一位出家受戒的比丘尼。

淨檢法師,晉朝人,俗名鍾令儀,原籍彭城,聰穎有慧,父親是武威太守。後家道中落,曾被一富翁聘為家庭教師。自丈夫逝世,她誓願皈信三寶,可惜未得機緣。直至遇到學問淵博的法始法師,始聞法學佛。曾問法始法師:「常見經中有比丘、比丘尼,可見印度亦有女人出家,弟子也想要發願出家,請慈悲度我吧!」
法始說:「印度佛教確有二眾,不過漢地尚未開始,因佛法尚未廣流之故」。淨檢又問:「經乃佛陀金口所說,女子是可以出家的。」法始說:「比丘尼有五百戒,多於比丘的戒,我也不甚明白是何原由,你可去問從西域來的智山和尚。」
淨檢就去問智山,智山說:「比丘和比丘尼的戒,大同小異;假使女眾受戒,不依比丘尼的戒法,必定不得授的。尼有十戒,必從比丘受,同時要以和尚傳戒為依止」。令儀了解後,便與志同道合的貴族女子二十四人,一同在智山和尚座下落髮出家,法名淨檢。受戒典禮時,異香芬馥,大眾莫不欣喜讚歎,以為瑞兆。
淨檢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第一位比丘尼,也開啟中國尼眾受戒之路。之後,他在洛陽西門修建一座竹林寺,領眾研修、講說,精進不懈,全寺尼眾都奉她為長老。
晉簡文帝咸安末年,一日奇香清芬、紅光乍現,一位天女手執五色華束從空中翩然而下。七十歲的淨檢法師見狀,十分篤定地告訴大眾:「好好修行,我今行矣!」和大家執手辭別後,便安詳入寂。
淨檢法師一生崇佛修道,說法度眾外,還從事社會教化、濟貧等事業,為世人所敬重,亦使佛教在晉朝更廣為流傳。她開闢了中國女子出家受戒之路,留給後世女子出家學佛的一個良範,更為大乘佛教比丘尼的弘傳史,寫下重要的第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