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出版「人口政策建議書」,鼓勵女性提早婚育年齡,先成家再立業,並指出政府的婚育政策,應提供好的婚育環境,讓女性願意生育。
筆者有愈來愈多女性親友與同事不婚不生,看似因念大學、研究所及為職業,不過,也有念到研究所、有職業的高學歷職業婦女,已生了兩個孩子,可見學業與建立職涯基礎並非影響婚育年齡的「絕對因素」。
筆者探討晚婚或不婚的女性友人職業背景,大都是工時長,以筆者女同事為例,清晨六點多就到校顧學生,如果還要上夜間部課程或輔導課,或在招生期間進行家訪,能在晚上九點下班,已算很早了,工作型態使她們沒有社交,如何認識對象?
不只是私立高中職教師的工時長,大專院校要因應教育部評鑑與升等論文,也有相同情形。
至於工作時間較長甚至不固定的電子公司技術員,也很難找到能「配合工作時間」的對象。
而且,女性若想要婚育,可能要放棄自己職業,但未來想要二度就業,因與職場脫節一段時間,不被雇主接受,使得二度就業率偏低,更讓許多婦女對婚育卻步。
因此,筆者認為,建議書雖建議政府提供如建立好的托育制度等婚育環境,不過這還不夠,必須擴大層面,如嚴格查察工時、落實育嬰假政策、保障已婚婦女工作權等,女性才有意願婚育,否則只鼓勵女性「先成家再立業」,就不切實了。
王立藻(高雄市/教育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