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指夜晚,「宵衣」亦即天不亮就穿好衣服,因此「宵」不可誤寫成「雨」部的「霄」;「旰」音「ㄍㄢˋ」,則指日落的時候,「旰食」也就是時間很晚才吃飯。
「宵衣旰食」語出南朝徐陵《陳文帝哀冊文》有所謂的:「勤民聽政,『旰衣宵食』。」《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傳》也說:「若夫任賢惕厲,『宵衣旰食』。」
這個成語通作「旰食宵衣」、「昃食宵衣」,都是形容天未明就披衣起床,日暮才進食,比喻為了處理國事而辛勤地工作,近似於「夙興夜寐」,都有勤奮不懈的意思。只不過「夙興夜寐」適用於各方面,而「宵衣旰食」多用於勤於公務。
比如以下例句:「古代的聖君,莫不□□□□,勤政愛民。」可填入「夙興夜寐」或「宵衣旰食」;若是換成:「自從嫁給父親後,母親□□□□,盡心盡力地照顧全家。」就只能填入「夙興夜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