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日前報導了兩則關於升學的新聞,形成強烈對比。
一是,今年大學入學繁星計畫(推薦),社區高中表現亮眼,不少錄取學生覺得當初選擇社區高中,是正確決定;另一是,彰化縣國中實施常態編班,許多家長把孩子送進明星私校,導致入學考試人數暴增,錄取率很低,家長為了讓孩子能更有勝算,還把孩子送到入學考試衝刺班。
造成家長如此迷信明星私校及補習,不外乎是學校、補習班有成效,為了確保孩子更有入學機會,家長就不管是否會揠苗助長,及造成孩子身心俱疲。
換個角度想,是否私立學校設備、教學品質較好,及對學生的輔導較完善,精英教育的思維,吸引了家庭經濟較佳及社經地位較高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就讀?
不論是否如此,其實這個現象很普遍,只要家長認為學區內的公立學校升明星大學、高中的比例不高,就往明星私校擠,以筆者住家所在的國中學區為例,學校被認為是沒競爭力,因此不少家長把孩子送去補習私校入學考試,連作文都補。
說穿了,還是優越心理作祟,大家總認為孩子能進明星私校,或資優班、實驗班很了不起,殊不知,有些孩子並不能算真正的資優,反而是靠補習補出來的成績優異假象,就如同有些學生很會考試,但到職場後,常被老闆指為「飯桶高材生」,因為他們不思考,碰到沒做過的事就手足無措。
問題的癥結還是在辦學,若學校用心經營、老師教學熱情,讓學生均衡發展,家長把孩子補習的時間,用來親子共讀或戶外活動,比補習有意義多了。
希望大家能保持平常心,選擇社區學校就讀,別再迷信明星私校及補習了。
真簧(台中市/教職員)